股票為什麼有波動,常見的股價疑惑與穩健投資的三項原則
前面講過了股票基本面的估值方式,但相信看完估值方式大家還是有疑惑:
1.為什麼同一支股票會今天漲明天跌,或開盤大漲收盤大跌,隔天卻又恢復正常?
2.這支股票大家都說是送分題,怎麼還是有人賣?
3.為什麼各投資機構的報告目標價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針對股票的波動有一個著名理論,由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提出的「老人與狗」理論,他將股票的真實價值比喻為老人,股價則比喻為狗,一個老人牽著他年輕的小狗去公園散步,行走的路線是由老人決定,但小狗一路東竄西跑,形成無法預測的軌跡,或許小狗先被南邊烤肉店的香味吸引,隨即又被汽車喇趴聲嚇跑,正因你不知道一路上會出現什麼,預測小狗的動向也將徒勞無功。
拉至中期來看,股價的走勢則不那麼隨機了,《致富心態》有很更深入的說明:
市場交易者約略分為兩派:基本派與動能派,簡化來說,基本派的交易策略就是低買高賣,而動能派則是在有上漲動能時買進,動能轉為下跌時賣出,當小狗(股價)落後老人(真實價值)時,因為處在下跌趨勢中,動能派會傾向賣出,基本派則會買進,基本派每個人雖然有不同的交易策略,但大體而言股價偏離價值越多會帶來更大的安全邊際,買入的人會更多,於是股價在低於價值較少時買盤力道還不大,如果無法抵銷動能派的賣盤力道的話,股價就會進一步下跌,進而增加基本面的買盤力道,直到讓股價回到上漲趨勢,同理,動能派的交易策略也各不相同,所以在上漲過程中會漸漸增加買盤力道,直到無法抵銷因為股價上漲而賣出的基本派賣壓後,股市又一次反轉。
而拉到長期來看,股價走勢又更容易預測,大致跟公司的成長相符,如果你買入的是一間持續成長的好公司,那股價終究會回歸成長軌道,在《漫步華爾街》裡,作者提出三項穩健投資的原則建議:
1.只買進未來五年成長性高於平均的標的:
持續成長的公司除了盈餘上升外,市場也較容易給予更高的本益比,如果如你預期,股價將得到指數型的成長。
2.絕不付出高過真實價格的股價:
基於公司的產業、發展性、股價位階等,買入相對低本益比的成長型公司,除了能獲得原則1提到的好處外,就算公司表現不如你預期也能減少損失。
3.尋找有題材的成長股,讓投資人幫你建造空中樓閣:
一旦題材發酵時,或許不需等到盈餘實現就能讓你獲利。
再回到開頭的3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因為市場每個人的估值、交易策略都是不同的。舉例來說,同樣是基本面分析,有人是越跌越買一張不賣,有人設定區間來回操作。另一方面,同樣是動能派,有人是突破就買,有人要參考技術指標或成交量才決定,更不用說市場還有消息派、公司派、波浪理論等等不同的派別,各有不同的考量。股價短時間的漲或許是因為消息面,之後的跌則是基本面,所以當你就同一個面向去試圖理解股價的走勢時,自然會一頭霧水。
當你剛入市場,一定會先接觸某一個派別的知識,可能來自書裡、投顧老師或身邊的投資前輩,建議你保持開放的心態,了解各種派別的投資理念,避免用批判的看其他流派的投資人,如同《致富心態》說的,「在你看來似乎很瘋狂的事,在我眼裡可能合情合理」。記住進市場的人,沒有人真的是瘋子。而如果你不是專業投資人,我的建議是,不要猜測小狗怎麼走,只要預測老人的目標,等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