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動華爾街的數學鬼才–閱讀心得

1980年代,寬客們發現,同樣的債券在當期的價格相對非當期的價格有些許溢價,要知道債券本質沒有不同,其中的溢價可能只因為投資人認為新債券的流動性比較好,於是寬客們以簡單的配對交易,也就是放空當期債券並做多非當期債券,唯一問題是差價幅度太過微小,但加入槓桿後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物理學家經過了長時間的觀察,慢慢摸索出了假說,最後經由實作驗證,讓假說成為定律,物理學家們一直在做這件事,寬客們也差不多,他們認為量化統計就是他們的「真諦」,只要經過時間驗證就會成為「聖杯」。
1998年8月17日俄羅斯宣布違約該國國債,使得投資人有如驚弓之鳥,不願再承受任何風險,因而湧入流動性最好的標的ー當期美國國債,進而推升了該標的的價格,這使得大量使用債券配對交易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蒙受鉅額的損失而後宣布倒閉。
如同在1987年10月19日,史稱黑色星期一的那天,當天股票下挫了23%,但之後又回復正常,寬客們解釋道,這是「27個標準差」事件,會發生純粹是因為機率,事實上27個標準差事件發生的機率是1/10的160次方,以宇宙的壽命區區100多億年的時間,遇到這種事件的機率實在是微乎其微。
其實量化模型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運作良好的,但只要一次的失靈造成的損失卻足以抵銷多年的獲利,或許就像塔雷伯所說,極端事件造成市場波動之猛、幅度之深、任何量化模型都無法捕獲。也許在他看起來,所有量化交易的成功都是運氣使然,換句話說,只是還未失敗。
我認為量化交易憑藉著市場的定價錯誤而獲利,豐厚的獲利引來了競爭者,因而降低獲利率,使得寬客們不得不使用槓桿,但也同時放大了肥尾事件的衝擊,肥尾事件不會常常發生,但人性就是會在幾年沒發生肥尾事件,看似安全後才會不顧風險放大獲利,所以寬客們再厲害,電腦再強大,終究會敗給人性。
AQR資本管理公司在2000年.com泡沫來臨前受的苦頭是一個例子,該公司的策略是做轉多本淨比低的股票、放空本淨比高的股票,但當市場對網路股無止盡的追捧時,一年多令該公司賠掉35%的資本,執行長艾斯尼斯也因此意志消沉,他的妻子安慰他:「我想你能賺錢是因為人會犯錯,但如果錯太離譜就不靈了」。
時序進到寬客們最高調的時間,次貸風暴後寬客們成了千夫所指,問題還是在槓桿,其實聰明如寬客們,的確在2007年6月就意識到了不對勁,波動性風險超出了模型的容許,因而必須去槓桿。然而在去槓桿的過程發現減持後造成波動性加劇,必須再度減持的循環,在淨值不斷縮水的情況下,大部分的基金選擇止損,又引發另一波連鎖反應。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又一次,引用當時高盛財務長在事件發生後所說:「我們遇到25個標準差事件,而且一連發生幾天」當形勢轉壞時,投資者開始奪路而逃,造成運轉良好的量化模型失靈,我們無從得知,如果不是因為美國等多國政府的介入,寬客們的「真諦」是否可以自行撥亂反正,但問題還是在於,在量化模型中,如果放大肥尾,獲利就相對減少,但之中競爭之激烈,讓他們只能以不太低的估計,然後祈禱肥尾不要出現。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