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側交易、右側交易

在股票市場中,不管是山峰或是低谷,常常都是一瞬即過,能準確抓到點位並滿倉買入的少之又有,就算有也不會否認只是運氣好。因此只要你是分批買進(而你也應該這麼做),到底是要在下跌過程中持續建倉(左側),或是等到上漲趨勢確立後再跟著漲勢加倉(右側),兩派的主張都有其道理,以下將對兩種方式的優缺點說說我的看法。

先說左側交易,經典作法是先小量試單,並在下跌過程中分批買入,通常會搭配金字塔型買法,也就是越低成本時投入越高比例。優點是可以在低股價的情況下大量建倉,如果股價有如預期上漲可以帶來可觀獲利,並且不容易有獲利回吐變成負值的情況。缺點則是此方式比較沒有停損的概念,所以不管是自己誤判或是出現預期外的利空,可能導致血本無歸。

右側交易則是將部位分成數批,在股價開始有上漲的狀況時再分批投入,如果下跌就把部位出清,等待漲勢確立後再買進。優點是停損得比較迅速,不需要看到狀況發生,以股價的漲跌為依歸,比較有所謂操作的紀律。缺點則是摩擦成本較高,在上漲過程中買入成本不斷增加,坪均成本也較高,預期獲利較低。

我個人是習慣使用左側交易,如同之前文章提過,我會使用磐石理論的各種方法做掃雷,再使用分散的方式減少非系統風險。但在過程中並不如k線圖看起來這麼輕鬆寫意,有時未實現虧損會超過30%,不禁令人懷疑是不是有自己沒注意到的事,在過程中會不斷挑戰自己的心理素質。為了避免買進後跌幅過大的情況,我會設定較高的安全邊際,例如認為股價保守估計值100元,可以將策略定為80元以下分批買進,可以有效降低你真正買入時的跌幅空間。

而反對左側交易者會以有效市場假說反駁,因為市場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當市場給予評價過低時,可能是你還沒看到風險之所在,因此買入表現疲弱的股票過於冒險。更何況估值並非定值,每個人的估值可能有相當大的差距,假設某個價位買入謂之「安全」過於天真。而一支股票盤整的期間可能長達半年至一年,這期間的機會成本也必須考慮進去。

我認為不管哪個方式都會牽涉到估值方式,因為你不可能無限分割分批投入的部位大小,例如設定把部位分成100份的策略,每漲1%投入1%,那你可能會常駐80%以上的閒置資金,因此你還是得有一個估值範圍,在範圍內合理分配比例。另外雖然左側交易有機會成本,但右側交易同時也有摩擦成本。

到目前為止,左側或右側似乎是鏡像的兩側,但在概念上左側交易比較偏價值投資,應用隨機漫步理論;右側交易則偏動能投資,應用有效市場假說,前者著重公司的內在價值;後者著重在風險的控管。因此如果是風險趨避的投資人應該儘量選擇右側交易,以免因為股價下跌而失眠。價 值派的投資人則是在左側買進更悠然自得。

高報酬一定伴隨高風險(反之則未必),而時間可以消除大多數的風險,因此可以選擇較長期的題材逢低分散佈局,既能得到高報酬的機會,又可以降低風險,反之右側交易較難以適用於長期的投資機會因為如果市場發現了被低估的股票,依市場有效性假說應該很快會消除該無效性。因此在長期投資的方式來說,我認為左側交易較為合理,不過如果會因此睡不著覺的人,可以採指數化投資,再分配一些比例去做右側交易,但記得隨時比較兩邊績效,打不過就加入它。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