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比你想得更不理性ー稟賦效應

 「稟賦效應」是指人們對自己擁有的東西會給予比較高的價值,無論是不是真正的擁有。知名的實驗是將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給他一個馬克杯,另一組則無,過了一段時間後,詢問有馬克杯的受試組願意以多少錢賣出手裡的馬克杯,另一組願意以多少錢買入該馬克杯,結果願意賣出價平均比願意買入價多出近一倍。


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因為受試者也瞭解參加的是一個試驗,也就是說拿到馬克杯的受試者,其實很清楚該馬克杯從來不屬於他,僅是放在手裡把玩一番的擁有感,就足以讓他們對這個物品給出較高的評價。

事實上「稟賦效應」在生活中屢見不鮮,例如房屋買賣時賣家往往會出價較高,可能是因為房子的裝潢最符合他的需求(因為當初就是照他的需求施作的),也可能是房子承載了多年的家庭回憶,抑或者是附近有多家美食,因此賣家真心認為房子就該值這個價值,卻沒想到這些對買家來說不值一提。

之前文章曾經提過「損失趨避」,也就是人性對獲得與損失相同金額的感受不對等,有理由相信「稟賦效應」是基於當人們擁有過一樣東西後,要交出那樣東西感覺就像承受損失,也就是獲得(金錢)與損失(東西)在心理的不對等,買賣房屋或二手車或其他舊東西是一回事,但只有這樣才能解釋,在實驗中暫時獲得的物品,為什麼也會有稟賦效應。

應用到股市中,可以推論一旦人擁有了股票,對股票的估值會不合理的偏高。實際上也是這樣,買入股票後不管在停損或停利上,常常會總是容易慢半拍。另外一種情況是,手上滿手現金就看空,滿倉股票就看多,最終都會讓你無法理性看待市場。

要避免這種情形,建議從筆記開始,不管要用實體或雲端記事本,在每次買賣時把買進/賣出的理由記錄下來,因為記憶很容易被竄改,人總是會合理化自己的決定,把它寫在紙上才能確實檢討當初的理由。另外也可以找幾個朋友一起討論,不一定要很專業,只要能夠提供不同的觀點即可,可以有效降低偏誤。只是最終投資還是要自己決定並負責。

稟賦效應在生活或投資上,可說無處不在,而在投資上更需要意識它的存在,但只要很簡單的方式就能消除掉大部分的影響,總而言之,就是不要跟股票談戀愛。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