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團一直都在,只是改到LINE群組上
在1929-1932大蕭條前,民間盛行一種「炒股團」,也被認為是導致大蕭條的原因之一。在當時網路還不發達時,要配合券商內部的證券經紀人,因為所有的交易者都會經由經紀人下單,因此該券商下單的個股買賣資訊,用來預測籌碼的分佈狀況,炒股團看準適當時機進場佈局,佈局完再藉由相互買賣推高股價.最後再配合媒體放出利多消息,等到一般投資人進一步推升股價後再出貨,藉此大賺一筆,而一般投資人就像韭菜被大割一波。
《群眾的瘋狂》裡有個形容泡沫的比喻很傳神,想像一條橡皮筋,一開始在路邊沒人理,開始有人去拉他後發現拉開竟然會釋出財富,於是許多人也加入拉橡皮筋的行列,直到橡皮筋越來越難拉,有些人選擇放手,沒放手的人因此承擔更大的壓力。其中有些人知道橡皮筋回縮會發生什麼事,因此他們知道苗頭不對就該放手,當苗頭越來越不對就越多人放手,終於剩下的人再也支撐不住橡皮筋,橡皮筋又縮成一團,直到一段時間後有人發現再把這團橡皮筋拉開也不是很難,又開始一個新的循環。炒股團就像那群早就準備要放開橡皮筋的人,其他大眾有些比較睿智的會提前放手,大多數則是以為橡皮筋像是會無限磨出鹽的石臼捨不得放手。。
現代的籌碼已經相當程度公布了,不太需要再找經紀人配合了(法規也禁止了),是不是有相互買賣推高股價不得而知,但其實每個人只要能號召足夠多的人一起買入某支股票,就能達到炒股效果了,也因此市面開始出現邀請免費入群的簡訊,有別於收費的投顧老師對會員還有責任,免費仔的宿命就是幫「投顧老師」或是「炒股團」(收費會員或親友團)抬轎的功能。就算回測自你入群的幾次勝率100%,也可能只是類似「神秘信」※的大數之下的必然。
歷史上幾乎每次泡沫都有相同的因素,可見在相對人類歷史少之又少的區區兩三百年,人們的想法沒多大改變。同樣有許多人滿懷錯失恐懼,也有許多人不懷好意想強行財富重分配。因此遇到不請自來的好心人,想跟你分享某支一定賺錢的股票時,你要先知道世上沒有一定賺錢的投資,報酬一定伴隨風險。再來要想什麼要告訴我,是好心還是需要我,記得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這麼好賺不會輪到素未謀面的你。
※神秘信:詐騙集團寄出大量信件,其中一半預測隔天大盤上漲,另一半預測跌,隔天再如法泡製,最後針對那見證神蹟的幾百個人,寄出詐騙投資的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