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波動不會相同,但背後的人性卻會一致,沒人可以預測人性,你需要更有效的投資方式
我們知道股價代表了市場的共識,舉例來說一支股票從100跌到90,代表了在100時覺得貴的人多,覺得便宜的少,股價才會下跌,跌到了90時大致取得共識,覺得便宜的都買到了,覺得貴的都賣出了,因為股價會在90附近盤整。
問題來了,為什麼有的股票昨天大跌今天又大漲呢,昨天才取得了「共識」,今天又有新的共識嗎?
當你每天為漲跌找理由時,很快會發現這等自相矛盾的狀況,事實短期的波動與人性比較相關,而人性是綜合了相當多因素所以難以預測,憑一己之力基本上是找不到理由的。
首先要先知道,市場裡不是只有基本面分析一種流派,其他還有技術分析、動能派、消息派等等。
前兩者基本上跟基本面比較無關暫且不提,消息大多是跟基本面息息相關的,例如取得供應鍊的訂單、漲價題材、缺貨等等,除了少數經營權之爭的消息外,會影響股價的都是從消息推導營收/獲利會上升/下降而成的。
雖然重大消息在證券交易法有規定,知悉者一定時間不得進行交易,但我們從過往種種案例就知道,老是會有人先知道並反映在價格上,只是這也不是必勝法。
相對於消息對基本面的影響,短期股價影響更大的反而是市場的反應,一個利多新聞出現當下股價沒什麼反應,可能過幾天新聞換句話說再發一篇就造成股價的大漲。
因此牛頓曾說「我可以計算天體的運行,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這句話的啟發是,牛頓已經是當代最厲害的數學模型家,如果連他都無法,大概也沒其他人做得到了。
經過了這一兩百年電腦的發展,我認為現在還是無法,以後也無法,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任何科學預測模型最重要的都是背景數據,但人的行為難以量化。
舉例來說,怎麼知道市場上基本派的人數有多少、動能派又有多少,也有人是混合使用,甚至有些人是隨興所致;有些人是持股者,有些是潛在交易人,有的人最近缺錢要變現,有的人根本已經忘了帳戶中有這支股票。
因此光要取得背景數據就已經是天方夜譚。但還不只如此,資產與市場的影響成正比,因此還得將資產加權進去,如此或許可以形成一個有意義的預測模型。就算真的有人利用了不為人知的黑科技,達成上述不可思議的成果,也別忘了人是會變的。
每個人隨時都在接收新知,過往的損益也會影響之後的執行,因此在變動的狀態下,整體預測難度會比氣象預報難了數個量級。
既然預測市場這麼難,難道我們就要放棄努力嗎。
是的,正因為預測太難,與其試著去找到突破,不如選擇更有C/P值的做法。
投資不是在做學問,學問是建構在知識可以傳承,所以牛頓會說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每個學者就算沒做出成果也是為科學貢獻了一份心力。
個人投資則是只對自己負責,所以你的研究就是自己使用,探索出新的預測法不會有人知道(知道的話就會被有效性吞噬),之後也不會有其他人站在你的肩膀上繼續發展。
投資不是在追求夢想或是成就感,賺了錢會有成就感,但是目的是賺錢不是成就感。
所以投資上最重要的是取得獲利,如果你可以靠第六感預測短期波動,而且實質獲利,那當然可以繼續執行。
但如果你沒天賦異稟,不如在一開始就選擇理論上預測度比較高的方式,例如預計持股超過一年以上的產業分析、指數化投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