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是負資產,買新車前想想,你是需要還是想要

 我有個同事與我年紀相仿,薪水、家庭負擔也都差不多,有天他看我在添購露營用品,好奇的說為什麼你可以買這個買那個,他說他總覺得錢不夠用。


我心想,我們同樣兩個小小孩,太太都育嬰留停沒有收入,同樣一間房屋,雖然他比我晚買,但多出了家人支援的頭期款,整體負擔也差不多。

而我雖然也沒特別揮霍,但每週出去玩的花費、露營用品、廚房用品等等確實是多買了不少,而我不覺得生活上有什麼負擔,他卻總覺得錢不夠用,這是為什麼呢?

經過思考我發現了問題所在:買車的花費。再仔細思索發現這影響確實非常大,值得用一篇文章特別思考一番。

我畢業後的第一台車是親戚不要給我開的,開了一陣子毛病出來後,加上有露營需求,所以換了台休旅車。

而他則是畢業幾年後,買了人生第一台車,H牌新車價約90萬元。

不同的是,我買的休旅車是中古車,而且是古到不行的車,車價5萬元。我經過相當研究後,從一開始就打算買一台中古車,再將所有會導致「顧路」的耗材更換掉,總預算20萬,最後花了15萬完成。

你可能很好奇,就算短期內不會拋錨,這樣一台舊車是能開幾年,有三年就偷笑了吧!

沒錯,我設定的年限就是三年,我心想,一台車20萬元能開個三年後殘值歸零,跟買新車的花費也沒什麼兩樣。看過中古車價的就知道,新車三年內不可能只折20萬的。

我們可以這麼想,一台90萬的新車,保值性最好的H牌,開個10年大概也就賣個20萬,也就是平均一年減損約7萬。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跟那位同事同樣一台車開三年,他折損20萬我也折損20萬。但不同的是,我比他多了70萬的資金可以運用,我可以拿來投資股票及創造現金流,而他的70萬就卡在車子的殘值裡了。

當然,新車的享受跟舊車是大不相同的,我的舊車就不會有定速甚至ACC,油耗也是差了一截,但我至少還保有安全性(當初的考量重點)。

我評估過我一年開車里程大約10,000公里,油耗來講問題不大,在舒適度方面我也換了新胎、新隔熱紙,自認也沒差多少,本來想全車烤漆讓車子年輕十歲,但最後還是作罷(多省了2萬)

然而這70萬的機會成本,過了3年(年化報酬率7%計算)平均可幫我創造出15萬的資產,足夠我再如法泡製一台整理車了,至於過了6年、9年的差距有多大,自然就不在話下。

你一定會想,你說得很有道理,但如果你的整理車撐不到三年,以上都是白講的。

其實我本來也沒有任何汽車專業,也沒在改裝車子,對車的知識幾乎是0,但我花了一些時間,從網路、修車師傅那邊瞭解後,我認為絕對可行,目前也很爭氣地撐了一年半沒任何問題,之後就繼續看下去吧。

你發現了嗎,車子的花費有一部分是可以省下來,而且可以做更有效的運用,看完這篇文章,你還覺得新車是必要花費嗎?

許多人生活上東摳西省,但常常忽略最容易省下的是買車費用,我在跟人討論我的做法時,發現很多人買新車是反射動作,壓根就沒想過其他選項,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你買車前,至少多思考一下。

沒有什麼是「無價」的,買新車的爽感也不例外。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