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引》:包含各類書籍的選書路引

 我一直以來都喜歡閱讀,從小時看三國演義、漫畫,求學時特愛金庸小說,及長則為了投資理財等各項需求尋找適合的書。


但每當我看完一本好書後,心中不免有向他人推薦的衝動,只是書好看歸好看,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可想而知,能獲得「好看」評語的書何其多,光只有「好看」,除非你的推薦是有口皆碑,否則想必不會有太大效用。

《人生路引》這本書就是楊斯棓醫師從閱讀中獲取的心得整理成冊,看完專業的書評後,我才知道自己的盲點在哪裡。

我認為一本好書的必要條件是要能引發共鳴,例如熱血少年漫畫就特容易引發少年的共鳴,金庸的武俠小說,以我而言也是在我血氣方剛的年紀最有共鳴,而理財投資的書,正是打到我的財務痛點,才會如此吸引我注意。

同理,一本好的書評或推薦序,也是要能搔到癢點,讀者才會有興趣投入,如果沒有誘因,別說金錢,免費送他都未必想花時間閱讀。

在《人生路引》裡,可以看到楊醫師如何藉由他的生活經驗引發共鳴,也能看到以他的專業讓書中議題產生加乘效果。

例如在書中《伴老》、《告別》二文內,作者都用自身的經驗:祖父跌倒、父親因忙於工作而肺炎住院的例子,都是每個人在家庭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狀況,也因此閱讀過程中,馬上就能把家中長者的身影代入故事當中。

又如在《寫作》一文裡,楊醫師就藉寫作中「用戶思維」的面向,以醫師說服病人的角度提出其重要性:唯有讓病患代入故事主人翁的角色,才能更深刻了解醫囑的重要。寫作究其根本,就是溝通觀念的方式,不管你的專業、職務是什麼,唯有把你認為重要的事,也讓他人覺得重要,你才能做好你的工作。

我最終才明白,一本書好不好看,對一個忙於生活的人已經不是重點了。再好看的書,能有最近追的劇好看嗎?唯有一本書能帶給你什麼共鳴,能給你目前生活取得什麼幫助,才是一般人重視的點,而我以前的好看、值得一看,也不過就是指自己能在書中獲得養分罷了。

我認為這本書有三個最值得推薦的部分,詳述如下:
一、作者用生活經驗及專業知識,帶領讀者了解各書的適用情境,從育兒到伴老;從思辨到旅遊;從理財到慈善,看完本書等於對書中28本書有了基本認識。

二、對有推薦書藉需求的人來說,這本書堪稱書評教科書。你或許知道共鳴的重要,那你更該看看楊醫師的示範。

三、除了書中的28本書已經是涵括各領域,文中舉的例子更顯作者博覽群書,而廣泛閱讀的重要性就從書裡對各領域知識的運用可以見得,相信許多人跟我一樣,對不熟悉的領域書籍不知從何下手,這本書提供一個很好的管道。

正如書名《人生路引》,不管你是想跳出閱讀舒適圈、或是在生活中,不論理財、家庭、職場、旅遊等,有所迷惘的人,這本書都十分適合需要引路的你。

而如果是像我一樣,處於上有父母下有子女,職場理財等多重壓力下的三明治時期的話,這本書更是非讀不可。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