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就像寫作文,想在股市得高分,你得先抓到「閱卷老師」的胃口
有沒有發現,我們從小到大的學習,大部分都是由老師出題,而且有標準答案,你的工作就是找出這個答案。
因此很多人到了股市裡,也會透過各種方式尋求標準答案:研究財報、籌碼進出、技術分析,試圖在不確定性中找到一些確定性。
但很多人努力很久還是徒勞無功,股市中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SOP,這不是數學或物理化學,沒有公式可解。
要我說,股市比較像作文。
你一定很好奇,股市跟作文有什麼關係吧?
大家回想一下以前寫作文的情境,老師給出一個題目,用一堂課或兩堂課的時間讓你創作,等時間到了考卷收回去改完,得到一個分數。
同學們可能有各個寫作類型,有人偏好吊書袋式的名言佳句連發;有人擅長把眼淚寫成珍珠的譬喻;有人類比用得像絕句一樣。
但到最後,還是取決於閱卷老師的偏好,有的老師就喜歡三句不離名言,有的對此嗤之以鼻。
你發現了嗎,每個人有不同的解法,不正像極了股市裡各種流派,但最後還是要經過閱卷老師給分,而這「閱卷老師」就是市場。
你永遠不會知道閱卷老師喜歡什麼,舉例來說,你今天技術分析用得爐火純青,結果市場這段時間就只看基本面,那你的投資還是不會有好結果。
此外,在文學裡還有一個詞叫「作者已死」(又稱反意圖主意)。什麼意思呢,當一個作品問世後,在詮釋作品時就不該再考慮作者的原意。
即使在國文考試上,選擇題裡總有一個標準答案,但實際上一個作品要表示的意境、思想,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頂多只能在幾個解釋中選擇一個「相對」比較適合的。
所以在文學裡,有人看起來像棋盤,另一個卻覺得像塊綠豆糕是很正常的事,股市裡也是一樣,同樣一個資訊,有人看起來像利空,另一些人卻覺得是利多,最後要等考卷改完揭曉,只是沒有標準答案,閱卷老師覺得對就是對的。
記得以前我作文分數都還不錯,有一天老師說今天的作文題目自由發揮,這時腦袋突然一片空白,想到的都是以前出過的題目: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志願……我記得到了下課都想不出個題目,一想下去就是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志願……
我這才發現,從頭到尾我就是把作文當成是解題而已。即使是作文,我也一樣有套SOP:起承轉合加上名言錦句,至少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
可惜的是,股市不僅要你自己找題目,閱卷老師還形形色色,有可能是幼稚園學生、經濟學博士,也有可能就是個瘋子,這時要得高分可以依靠什麼呢?我覺得是運氣啦,那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