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市場真的買不到蛋了,雖然我住鄉下,自己養的雞也會生幾顆蛋(但不夠吃),不過這整個過程其實是很經濟的,讓我想到前一陣子的中國限電。
還不清楚中國限電來龍去脈的朋友,我簡短說明一下:中國因為澳洲辱華,憤而對澳洲實施經濟制裁,因為澳洲對中國煤炭順差高,就禁止進口澳洲動力煤。結果導致自己煤炭供不應求,煤炭價格攀升後發電成本上漲,中國遂凍結電費漲價,之後發電廠發一度虧一度,就用歲修為名停了幾台機組,最後導致所謂「不定期、不定時、無計劃、無通知停電限電」。
這過程從中國政府自以為制裁人,結果制裁到自己,到最後不惜自毀禁令恢復煤炭進口,簡直是太過逗趣,我也在螢幕前看得科科笑。只是沒想到這次在台灣看到缺蛋。
我們知道共產主義的最高境界,就是大家參與社會的運作,但不支薪酬,由國家統一配給物質,讓大家都能擁有一定程度的生活。
但身為一個在資本主義成長,沒被洗腦過的正常人來說,這有明顯漏洞ー如果不用工作就有飯吃,努力工作也沒報酬,那幹麻要(努力)工作。
這次的缺蛋(或其他新名詞),其實也是類似的事件,蛋的供給小於需求導致漲價,農委會就出來掛了保證「年前雞蛋凍漲」,但收購價低了,蛋農賣蛋就沒賺頭。
如果你有一塊農地,但已經知道,作物即使風調雨順都沒賺頭,那你還會想種嗎,休耕一分地還領五百呢。
凍漲很簡單,但政府沒想到的是,這波漲價本來就有原因,雖然不是什麼天氣太冷害的(現在都水簾了),但飼料漲、石油漲、運費漲,又不給人漲終端價,那不正如同中國電廠的狀況,發一度虧一度,還不如不發。
雞雖然不能歲修,但如果差不多該換羽的雞,也可以趁這時期換一換,反正早晚要換的嘛。如果產能下降到不敷成本,乾脆直接出清掉。
你發現了嗎,如果換羽、出清的雞增加,蛋的產量又會減少,將更進一步減少供給,這只有兩種下場,要不就是過完年一次漲回來,不然就不定期不定時斷蛋。
不過斷蛋好像也不會怎麼樣,之前中國限電一堆人說東北的人沒暖氣會死,後來好像也沒怎樣,更何況蛋用嚴謹一點的定義來看,也不算生活必需品吧。但我好奇的是,不是生活必需品政府幹麻要出來干預?
政府對價格的管制,必然造成短缺。其實市場自有一套機制,社會大眾投資必定是思考投資與報酬,報酬被控制住了,就減少投資。至於蛋的需求、社會責任呢?那本來就不關蛋農的事,我們又不是共產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