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當朝三暮四的猴子
大家聽過朝三暮四這句成語吧,講的是狙公養猴子,本來說早上給三個橡子,晚上給四個,猴子們都十分生氣,狙公於是改口早上給四個、晚上給三個,猴子才接受。
你是不是也覺得猴子就是猴子,真好騙。如果我說人何嘗不是如此,現在社會中就有不少朝三暮四的事,你會不會很驚訝。
因為烏俄戰爭,原油、天然氣雙雙漲價,國內首當其衝的就是中油了,中油說油價再繼續漲的話虧損將達五千億(當然目前油價沒有續漲)。
為什麼賣個油會賣到虧掉四個股本呢,答案顯然是政策補貼。
既然是補貼,加上中油本來就是國營企業,虧損的金額也只有經濟部這個100%大股東吸收,也就是最後這些錢還是全民買單。
虧到五千億是什麼概念,就是全台灣人民不分老少一人要損失兩萬元。
你一年加多少油呢,如果油價漲成1.5倍,大概一年要開兩萬公里以上才會多花20000元,多數人一年都開一萬公里左右。
為什麼車開的少的人要補貼車開得多的人呢?使用者付費不是正常的嗎?
為什麼大家對油價斤斤計較,但對這種全民補貼油價的事卻視若無睹呢?這則新聞根本沒引發多少討論,雖然原油回穩也是一部分原因,但我們好像早就習慣油電會由政府補貼的事了。
反觀電費預計4月漲價的規劃倒是引發了不少討論,工商團體馬上跳出來說應該要有配套措施,議員也馬上跳出來說會造成民生壓力。
不知道大家每期都用多少電,以我一家四口生活,一個月電費大約600左右,因為我全部的家電都用一級能效的,當然電費就會省。
電費當然不可能一次漲兩倍,一個月漲一兩百塊對我倒不會造成多大影響,但不漲電費,勢必又是要由政府補貼。攤下來肯定不是一兩百塊可以解決的。
為什麼用一級能效家電的人,要補貼使用老舊家電的人?為什麼要補貼工商大戶?
又如燃料稅隨油徵收、機車貨物稅這些議題,明明就有更實質公平的課徵方式,憑什麼買機車要付不知所云的貨物稅、又為什麼燃料稅不是按照使用的燃料課徵?
有沒有覺得自己越看越像猴子了。
為什麼大家會對這種糖衣毒藥無感呢,除了多少跟人性有關外,跟聲量一定脫不了關係,沒聲量就沒人關注。
反過來想,誰會最反對油電漲價,當然就是大戶們嘍,偏偏他們又常常透過遊說或持有等方式影響媒體跟政客,而他們正是最容易產生聲量的來源。
誰說「朝三暮四」是寓言故事,我偏說他現在就在真實上演。就像馬克吐溫的名言:「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