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最近最夯的話題,友達減資+股利政策吧!

友達去年遇到了景氣高峰,去年初股價才15塊左右,但一整年賺了613億,換算EPS是6.44也創下歷史新高。而大家期待的股利政策ー減資2元+股利1元。
這代表什麼意思呢,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先解釋一下股利代表的意義。公司因為需要資金發展,所以用上市(櫃)的方式募資,而賺的錢除了購買資產(資本支出)外,還可以發還給股東。
所以,如果公司到達發展穩定期,再投入資本未必能有更好的報酬,大多會選擇發放股利(配息);反之,當公司正在發展時,因為需要資金擴充資本,發放股利不一定是好事。
那減資呢?減資也是代表公司不需要這麼多資金,股票面額是10元,減資2元代表每張發放2元的現金,而1張股票變成800股。
看到這麼多數字是不是頭昏腦脹?簡單說明一下,不管減資或是配息,最後結果就是…完全沒變,只是左手交給右手。
我們假設減資&配息的基準日股價都是20,持有一張等於擁有市值2萬元的股價,經過配息1元加上減資2元,最後會獲得800股21.25元的股票+3000元現金,市值還是2萬元。
你可能很好奇,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要買「定存股」,不就是左右換右手嗎?
注意到了嗎,正常公司是發展穩定後才配息給股東,這代表他們每年有穩定獲利的能力,所以如果股價20,每年eps穩定2元配息1元,殖利率是5%,那等他配完息後,本益比從10倍變成9倍,如果大家相信它會回到10倍,那就是填息的動力,而填了息以後就等於把錢收進口袋,而不是左手換右手。
這次友達的舉動就很有意思了,他選擇只發還3元(股息+減資),其他的要分2年攤還3.5元。
你可以說他是鼓勵股東長期持有,但在我看起來,賺了錢不知道怎麼用,又不把錢發還給當時股東,反而選擇把錢留下來2年內發還,這2年內可能很多舊股東的股票會換手,這做法已經失去回饋把資金投入公司,陪公司一起共患難的股東原意了。
另外,今年發還3元,2年內再發3.5元以上,加起來共6.5超過今年eps6.44,給人一種公司有把握之後兩年會賺錢的暗示。但實際上,因為減資後股數減少,所以後面的3.5元也要跟著打折扣,最後算出來是3+2.8=5.8,這樣一看公司對今明2年的獲利沒什麼把握啊。
這次公司的做法完全沒有理論的支持,除了穩定股價以外我想不出其他用途。
資金放進公司裡應該是希望公司能有更有效的運用,我不反對今年度配發1元股利或減資2元。但剩下的錢既然不發還,就該留在公司投資資本,要閒置的話股東拿回來跟放在公司是同樣意思。
龐式騙局是後金貼前金,明明沒做投資卻拿著後人的錢付給前人利息;這種做法則是把前人的錢拿去付給後人利息。我相信公司都是正派經營,但這種做法同樣也沒有投資行為有的話應該視當年獲利狀況決定配息而不是預告兩年後的數字,只是玩數字遊戲讓人有買入股票的慾望。
其實我除了006208(富邦台50)以外,沒有以任何形式持有友達股票,但這次的股利政策真的令我嘆為觀止,也不代表我就看衰友達之後的股票,因為股市中重要的不是對不對,而是大家覺得對不對。

#2409 #友達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