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支持與病毒共存,而是我們已經沒有其他選擇

以前趁兩個小孩未滿兩歲前都去了一趟日本,因為可以省一張機票,過程雖然很累但覺得很值得。
比較困擾的是,即使各省了一張機票,一家3或4口出去玩一次都要快十萬,心裡正在想以後兩個都2歲後花費只會增加而已,有點吃不消。
也不知道算幸還不幸,隔年就遇到新冠疫情,這下大家都不用出國也不用花錢了,我也不知道我是高興還不高興。
但從開始鎖國後也過了兩年多了,現在實際上國人還是處於不可能出國旅遊的狀態,因為沒有人願意回國後還要隔離10天。
一開始還是覺得不能出國省點錢還能接受,現在全世界與病毒共存已經是主流了,看著連新加坡都取消隔離政策了,我們還在堅持清零,實在很擔心當政者已經鎖國上癮了。
還好最近政府已經有風向,未來台灣也會走向「新台灣模式」,照以往的經驗只要登高一呼,之後網路的風向也都會跟著倒過去。所以我也來說說我的想法。(對啦我就俗辣)
我在輪到我打疫苗時就依序打完三劑疫苗了,本來以為打完三劑社會會逐步開放,但結果發現根本沒有。
就拿隔離來說,打滿三劑跟沒打疫苗的疫苗政策完全一樣,明明大家都知道有打疫苗不論感染率或是Ct值都遠低於未打疫苗的人。另外像疫苗護照,台灣也沒這個政策。
在不打疫苗沒罰則(威之以脅)、打了疫苗沒優惠(誘之以利),真不知道怎麼衝高覆蓋率,有台灣價值的、怕死的都打完了,其他人可能永遠也不會再打了。
如果沒打算改變現在的情況(第三劑覆蓋率不足)、也不打算改變清零政策,那大家知道每天就是幾十個以上境外移入,Omicron傳染性強也是大家都知道的,那鴨蛋再密也有縫,這就不是長久之計。
你可能會說,我們感染率才不到千分之一,國外都是2成才開始共存的,我們還沒走到那步吧。
我認為不能只看感染率,因為時空背景早已不同,現在應該儘早開始共存的原因有三點:
①Omicron重症率低:
在國外還被稱作上帝給的疫苗,流行的時間正好趕上國外疫苗打得差不多的時間,所以沒有造成太大的傷害,而台灣也應該儘早接觸,之後再接觸從Omicron變種的病毒才能有足夠防護力。
②提升疫苗覆蓋率:
現在疫苗已經不是打不打得到,而是想不想打的問題了,換句話說,大家對打不打疫苗都做出選擇,該是負責的時候了。就像一個好的父母應該是建好鷹架,而不是當直升機,政府也不可能保護民眾不染疫一輩子,也是該放手的時候了。
③減少跟世界脫節:
以前大家都在入境隔離沒話說,現在很多國家都開放了,台灣不開放的結果,就是觀光客不過來、商務人士無法出入境,都會降低台灣跟世界的連結,勢必會犧牲經濟。
只要台灣一天不放棄清零,就是在等被迫共存那天到來,不論是疫情面或是社會面。要嘛防線被攻破,超過2成染疫被動共存;或是因為經濟損失或民眾受不了後再選擇共存,我認為現在該是做出選擇的時候了。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