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我還是相信虛擬貨幣會找到定位,但我不知道投資虛擬貨幣能不能賺錢
過去虛擬貨幣風行時,許多人想出了虛擬貨幣的應用方式:防偽、購物、去中心化、抗通膨、發工資、買車等等,最近在這一波大跌,連比特幣也腰斬的情況下,這些好處好像比較少人提起了。
尤有甚者,本來以去中心化為賣點的虛擬貨幣,現在因為缺乏下檔支撐,開始有人說擁有大量實體美金儲備的,中心化幣會成為主流。
實在很諷刺,但這也是每一次泡沫形成到破裂的過程,你可能沒經歷過網路泡沫,更不用說鐵道泡沫或南海泡沫,但至少你經歷了一次虛擬幣泡沫。
說說英國的鐵道泡沫,那是在大家剛認識火車這種吐著煙、金屬製的龐然大物,看到了火車載著大量貨物來回兩個城市,投資人賺了大錢,從驚懼到佩服的時間發生的。
大家開始想像,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沒有這種賺錢怪物,所以機會多的是,看你敢不敢抓住而已。一時之間,鐵道投資成了當時最風行的事。
隨著一條條鐵道的計畫付諸實行,沒參與到的人們更加擔心錯過,鐵道計畫的需求頓時大增,除了市中心被數條鐵路計畫穿過外,甚至還有載殘疾人士上床的鐵道出現。
看到這裡你一定覺得很奇怪,這種鐵道也會有人投資嗎?但當時的人們可不這麼認為。
如果你覺得這件事有點可疑,看看它那高額的配息吧,既然能實際配息,代表這個計畫是可行的,如果你不相信,一定是個老古板。
鐵道泡沫最盛時,人們宣稱鐵道將會繞行地球,人類將成為時間與空間主宰。結果是許多投資人血本無歸,少數投資人發了大財。
故事說完了,現在你可以把「鐵道」改成「網路」或「虛擬貨幣」,你會發現這故事並沒有違和感。
歷史不會重複,但總驚人地相似。
巴菲特與蒙格這兩個老人,是有名的「幣黑」,巴菲特曾說,如果要我拿250億美元買土地我會買,但用25美元把全世界比特幣都賣我我不要,因為如果賣不掉,它一點價值也沒有。
蒙格還進一步批評,在日常生活中,我試著避免做愚蠢和邪惡的事情,避免讓我在別人面前看起來很糟糕,比特幣則符合這3點。
我們買股票、買房子、買汽車,是因為它(或所代表的公司)有生產力或實際功能。
虛擬貨幣的功能如果只當成貨幣來看,那就沒有買的必要。你不會拿1000元去買1000元紙鈔來放嘛,那叫交換不是買,錢就是錢。
所以現在,虛擬貨幣還沒有很實際的應用時,下檔保護就趨近於0,1000元永遠是1000元,但1000元買的比特幣可能會歸零。
之前你可能會聽到很多「未來」的應用,但畢竟都還沒有實現,與其說之前的上漲是反映虛擬幣的未來性,不如說那只是流動性泛濫造成的炒作所致。
如果不是這樣,在通膨高漲且緊縮流動性的現在,虛擬幣應該會是利多,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雖然我期待虛擬幣日後的應用,就如同鐵道與網路,在泡沫過後還是繼續改變世界,只是當時投資的人們沒有獲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