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積水是必然,投資大跌也是一樣,防洪觀念也能應用到投資
昨天的大雷雨真的很誇張,路上很多地方水溝都滿起來了。
之前聊過房屋的耐震頻率,身為土木人,今天再來聊聊洪水頻率。
跟耐震一樣,暴雨也是有分5年、10年、50年、200年的頻率。
雖然不太喜歡前高雄市長,但他有一句話說的沒錯,積水不是淹水,但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如果大雨來時,排水系統宣洩不及,就會造成積水,但這只是一時的降雨量>排洪量造成的結果,只要等雨量變小就會慢慢退去,這種狀況只要重要設施有做防水閘門,甚至堆沙包就能解決了。
跟最近的股市一樣,當一時之間要賣的人太多,賣壓宣洩不及就會造成股價的下跌,而等到股價跌到一個程度,就會慢慢回歸平穩。
很多人會說,股債配這段時間好像沒有什麼拉低波動的作用,因為兩者都一起在跌,沒有誰保護誰,你可能會問,股債配到底還有沒有用?
其實用上面的排水系統想你就知道了,現在就是積水不是淹水。
只是因為市場流動性降低,加上投資人情緒也落到谷底,資金持續退出的狀況下,不管是股市或債市,都沒有辦法宣洩而已。
也如同積水的狀況,如果你沒有重要設施缺乏防護。在這裡就像是重要的資金,在這段時間需要提領,只要耐心等待雨停,水終究會退的。
很多人會說,那我是不是要趕快來做「避險」?
避險就像清理排水溝,應該是早就要準備,如果水溝的排水順暢,在大雨來時傷害就會小一點。
但現在大雨來了你才想去清水溝,不只效果不大,還有可能被大水沖走。不只沒有避到險,可能還會越避越險。
那除了清水溝外,我們還有什麼時可以先準備嗎?如果把排水溝都做成200年的洪水頻率,那應該就大致不用擔心了不是嗎?
你一定猜到了,排水溝越大成本一定越高,就像投資你要低波動的,通常就得拿報酬率來換。
在土木界,房子會倒、排水溝會積水,都是必然會發生的,問題是多久會遇到一次而已,因為講究的就是承擔必要風險,換取更經濟的花費。
投資上,你也應該了解這個觀念,你的投資一定會遇到大跌,不能都靠加大排水溝來避免(事實上也避免不了)。
既然選擇了報酬率/風險(波動)的組合,就要知道偶爾的大跌是無可避免,低波動又高風險的投資只存在詐騙集團的話術裡。
大雨時我們會選擇沒事別出門,更別說出去清水溝了;投資上我們也應該比照辦法,股票抱好別亂避險。沒有不會退的浪,就怕你自己亂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