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政府剛剛幫你虧了多少錢?勞動基金前5個月爆虧2311億元-新頭殼2022.7.2
平均一個勞工虧了一萬多元。
好啦,我當然知道不能這麼算啦!
不過之前股市在漲的時候政府也是告訴你,政府”幫”你賺了一萬多元。
其實仔細看新聞就知道,2311億元在勞動基金的規模下,虧損還不到5%呢,對比大盤的20%來說算是虧得少的了。
也不是勞動基金特別厲害,而是本來這種退休基金就是要儘量拉低波動,以免要提領時侵蝕本金,所以本來賺賠都比大盤低,也就是β比較小。
不過整體來說,勞動基金不管是之前賺錢、或是現在虧錢,只不過是符合它該有的平均報酬而已。
只是有沒有很像散戶的思維,賺了一點錢就截圖在各群組炫耀,等到虧錢了,就躲起來不出聲。
大家身邊一定也有這種人,這就要講到背景數據的重要了。
俗話說,大風來時連豬也可以飛,如果整個大盤都在漲,像是前兩年那樣,賠錢代表你偏離了中位數太多,應該要好好檢討自己的策略。
另一方面,如果你賺錢了,反而要特別小心,拿去跟大盤平均相比較後,如果真的有超額報酬(也就是α),才能認為這一波你的操作是優於市場的。
當然,一次的輸贏不代表什麼,還得多經歷幾次多空循環,才有機會找到自己的交易聖杯。
不管你多厲害,所有的損益都得跟大盤平均比較,勝過大盤才代表你的能力、努力有對應的報酬,反之,不管你賺了多少錢,如果打不贏大盤,不如加入它。
每次到了熊市,一種聲音就會冒出來:刪app十年後再開。
這的確是個好方法,定期定額設好,就算你在關心指數只是沒開app,可能十年後都會讓你大吃一驚。
但用不了這麼久,如果你發現指數相較你買入已經回正了,應該就會忍不住打開來看自己賺了多少錢了。
經過統計,在股票賺錢時,投資人會更常檢視自己的帳戶;反之才會興起”刪app”的念頭。
相信你一定也覺得這做法聽起來怪怪的,好像不太合邏輯,讓我詳細分析一下。
假如你根據股價資訊來決定投資策略,那麼不論股價是漲是跌,都應該要關心帳戶才對;假如你不根據股價資訊來做投資決定,就沒有理由登入帳戶。
據說因為股價的大跌,現在不只公司廁所的擁擠度下降了,大家的工作效率也加強了,甚至連網路用量都降低了呢。
好啦別再唬爛了,整理本篇重點:平均、平均、還是平均。
隨時跟市場平均相比,當然如果是指數化投資就不用擔心落後平均了,也別糾結於虧了多少錢,反正還有約一半的人輸給你。
再放大一點講,股市的年化報酬平均就是正的,今年不管虧了幾十%,也會在後面幾年補給你,所以放寬心吧,像我講的設好定期定額,把app刪掉十年再開也是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