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錢好好相處》ーー跟你的生命活力好好相處

《跟錢好好相處》是25年的暢銷書,經作者之一重新修正後再上市,我想這至少代表了兩件事:1.這本書的做法到現在還適用、2.這本書的銷售量很好,像這種經典書,當然要來好好研讀一番嘍。

書的前半段在教你列出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與現金流量表,簡單來說就是把自己當成上市公司經營,雖然知道更了解自己一定是利大於弊,但這些工作之繁瑣,讓我不禁在這,這真的值得嗎?

尤其是書裡對記帳有著近乎苛求的建議,例如記帳要記到(美分)、餐費要記到自己吃/請朋友吃、衣著要記到實用/時髦、用車成本要把遊玩/工作的里程分別計算。 

不僅如此,在記帳時還得把情境紀錄下來,如今天外食是因為「工作太累了不想煮飯」、買這件衣服是因為「特價打四折很划算」、今天坐計程車是因為「睡過頭太晚出門了」等等。 
你可能跟我一樣,光看到這些就要打退堂鼓了。 
我邊看邊想,這樣一天到底要花多少時間記帳啊?偏偏我之前提倡的「抓大放小」記帳法作者是不認同的,讓我有點不服氣。 
不過隨著作者走到書的後半部,我才了解到原來這一切的準備工作就跟「正念飲食」的原理如出一轍。 
重點是「每一塊錢」都要記,你可以在皮包裡放一小疊紙,在你掏出皮包付錢時就順手記下來 
書裡把金錢定義為「生命活力」,把你每次工作的薪資扣掉花費,包含通勤的時間、治裝成本、逃避壓力的消遣、度假等等的花費都算進來,算出你一小時能賺多少的「生命活力」,你就可以自由換算金錢與生命活力,在你花費前先想想這樣值得嗎? 
之後,你在所花的每一塊錢,都可以自問「我的錢有換到等值的生命活力嗎?」,藉由自己的覺察,減少不必要的花費。 
之後還可以在月底時,藉由超級詳細的收支表,讓你檢討每一筆花費是不是真的值得,在事過境遷後,少了情緒的影響,更能客觀找出自己的盲點。 
你知道節食跟「正念飲食」有什麼不同嗎? 
節食是經由計算讓你知道一天能攝取多少熱量,持續多久能達成目標;而「正念飲食」認為你應該正視你吃下的食物,對身體是好還是壞?身體需要多少?夠了嗎?藉由每一口的自問,培養內在的覺察能力。 
我們一開始在減肥時,每一餐都得斤斤計較,不時還得拿app輔助計算熱量。 
但隨著經驗及習慣的累積,漸漸地你就不需要再這麼麻煩了,之後你就知道你每餐大概可以怎麼吃,或是上一餐吃太多時,這一餐應該少吃多少的量。 
書中鼓勵的是正念飲食,但在達成正念飲食之前,你還是得先從詳細的自我財務覺察開始。 
書中鼓勵你應該印一張收支表出來,貼在房間的牆上,時刻提醒自己離財富自由還有多遠。 
藉由每天的朝夕相處,相信你的目標會更具象;藉由節省開支的方式,你也會發現,原來財富自由離自己沒這麼遙不可及,這都會為你的財富自由之路增加動力。 
我最喜歡這本書在許多地方展現出了智慧,例如把金錢定義為生命活力,更進一步的,把生命活力定義為能力、歸屬感、社群,這三項都有機會在某個時刻變現。另外,書中也提到只有智慧是可以不斷超越通貨膨脹的,謹記書裡提供的精神、智慧,相信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財富自由之道。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