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斷供」與「停貸」,正是全球經濟發展的縮影
中國最近多個城市的房屋傳出了「斷供」與「停貸」的問題。
「斷供」指的是屋主已經開始繳月供(還貸款),但財政惡化後無法再繼續繳下去,只好讓房子被銀行收回,這是原本就會有的現象,但因為多次的封城最近數量有明顯上升。
而「停貸」則是因為開發商爛尾,據說一些本該專款專用的抵押貸款(中國預售屋很多未交屋就先貸款),被建商挪為他用,結果房子蓋到一半沒錢了,工地空無一人,屋主等不到房子找銀行算帳(也確實是銀行沒把關好),群組揪一揪一起聲明不再還房貸。
這兩項問題對中國的房市一定會有後續衝擊的,但前一陣子剛看完瑞.達里歐的《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我發現這根本是全世界房市,甚至經濟泡沫的縮影。
讓我們來看看「斷供」與「停貸」後續的劇本吧!
不管哪個原因,其實背後都是供需失衡所造成的,要是房價保持穩健,屋主肯定不會賠上信用選擇這兩條路。自己的經濟出了問題,把房子賣給別人就好了,但現在一定是沒得選了,房子降價還是賣不出去,比起來給銀行收回還更「經濟」一點。
隨著「斷供」與「停貸」持續發生,本來想買房的民眾也會漸漸縮手,需求一減少,又回到上述供需失衡的惡性循環。
要增加需要,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降價。但你一定注意到了,降了價新購屋的人是變多了,但套在高點的屋主,就更有動機讓銀行收回房子,還是一樣的惡性循環。
其實經濟本來就是這樣運行的,當景氣擴張時,你的房子看起來不斷在升值,但其實增加的不是「財富」,只是那棟房屋的估值。
當景氣反轉時,就是整個社會的收入跟不上債務增長的速度,就會進入「去槓桿化」的時間。
這段時間裡,借款人無力償債,只好出售資產,但市場中有太多相同遭遇的人,資產供過於求導致市價下跌,也就是現在看到的中國房市。
看起來不管是總體經濟的資產、或是現今的中國房市,問題的解答都指向一個:不大幅降價的情況下,增加人們購買資產/房屋的意願。
聽起來很像痴人說夢,但幾百年來人們早就摸出了一個好方法,就是政府釋出流動性,讓人們手裡錢多到不知道怎麼花,這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這就是《大債危機》中瑞.達里歐講的「美好的去槓桿化」(除了釋出流動性以外還有其他配套配合),書裡提到,這個方式如果成功,實體經濟大約可以在5~10年內復甦。
沒錯!就是5~10年,再加上中國的貨幣還不是世界儲備貨幣,印鈔不可避免的會導致貨幣貶值,就是把全國的錢用貶值的方式抽稅來救房市。
看起來滿險惡的,但各國都會這麼做。政府不樂見房市問題引發系統問題,中國的房市問題是有可能引發像次貸風暴那樣的金融危機的,但有沒有能力解決又是一回事。
在不定期封城的影響下,本來買房意願就低了一些,又加上這些「斷供」、「停貸」的消息,一般人都會想再觀望一下。
在這種時期,想救房市得既衝銷售量又要確保房價不大幅下跌,除非用政府補助的型式來墊高房價了吧。
這時政府的購買力就是關鍵因素了,還是回到封城的問題,第二季中國的經濟成長明顯放緩,現在是否還有足夠的能力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再觀察後續的發展。
中國房貸後續的發展真的值得大家關切,不管最後是「美好的去槓桿化」,或是「險惡的去槓桿化」,都是總體經濟的縮影,後者更可能影響其他資產的估值,大家可以注意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