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規劃五步驟ー投資只是枝微末節】
很多人把財務規劃看得太複雜,其實只要五個步驟「定、點、挑、控、堅」(定點挑空間)就可以說完了,這口訣代表了以逸待勞、挑選戰場的概念,五步驟分述如下。
1.定下時間表及目標金額
例如現在30歲,預計65歲退休,退休後希望有1500萬的儲蓄;或是小孩現在剛出生,預計16歲時存到200萬的教育基金,總之訂下一個期間與目標金額。
2.盤點財務狀況
考慮到通膨因素,股市的平均年化報酬可以抓6%(或通膨2%報酬8%),並在網路上找複利計算機,就可以目標金額反向計算出每月投入金額應該有多少。
例如65歲要存到現值1500萬,經過計算後每月應該要存下14000元左右;子女16歲的教育基金需要7200元/月,我們就可以得出每個月要存下21200元,就可以達成這兩個目標。
檢視一下自己的財務,如果每月儲蓄本來就已經達標,其實繼續原本的生活模式就可以,未達標的就朝增加收入/縮減支出調整。
3.挑選投資方式
記得我們永遠有股市平均報酬(指數投資),如果你已經投資好一段時間了,花點時間攤開你的對帳單看看,你的投資是不是有超越股市的平均,如果有,可以繼續,如果沒有,你可能要調整自己的投資方式(別忘了保底的指數投資)。
要是一件事得花時間精神,做出來效果還沒有躺平好,為什麼不直接躺著賺呢?
如果你還有主動選股夢,那就讓績效說話吧,主動選股績效好就可以多一點,反之就降低比重,反正股票是看報酬率的,買100股或買10張都一樣,重點是報酬率高才值得加碼。
4.控制風險
除了股市的風險外,也要評估自身面臨的風險。
先說股市風險,就以上面例子來說,假設你的65歲退休計畫已經進行10年,這十年來主動選股績效都贏過指數投資,而且讓你累積了250萬的資產。因為你已經領先了,所以你接下來每月儲蓄只要達到10000元就可以達標,加上你的薪水也有調漲,你現在可以每月存下16000元了。
如果你認為現在的規劃的退休生活已經足夠,沒打算調高目標金額,你可以考慮把一些部位轉成債券來沖銷股市的風險,主動選股也可以再分散一點,因為報酬率已經十分足夠,你可以冒更少的險。
不管存了再多錢,你永遠想得到一種災難讓你的努力化為烏有,例如家人生病、車禍撞上超跑、小孩闖禍賠償等等,大部分的災難其實都可以讓保險替你承擔,你只要每個月付出少少的保費即可。
記得,保險是替你先頂住風險,只有目前頂不住的風險才需要保險。
永遠記得,保險是保現在的險,而不是未來的險,等你資產越來越大,能承受的風險也隨之增加,例如汽車險本來要保財損+超額(從toyota到勞斯萊斯),慢慢變成只要保超額(toyota自己賠),同理,醫療、防癌各種險也是一樣,你就可以減少保險的花費。
5.堅持下去
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可沒這麼簡單,中間會經歷許多波折,例如股票腰斬、新興投資(例如虛擬幣)報酬驚人、經濟前景黯淡等等,都可能打亂你的投資步調。
為了幫助自己堅持下去,你可以由內而外,讓自己的知識提升到不受影響的程度;也可以由外而內,設定好定期定額扣款後讓帳戶機械化運作,端看你的個性來選擇。
最後,你會發現財務規劃五個步驟裡,跟投資方法相關的只有1個,其實投資報酬率只要足夠就好,要提高就得拿風險或時間精力去換,波動大會讓你怕,花時間會讓你累,其實都會影響堅持下去的動能,但實際上對財務規劃的影響倒沒有想像的多。
如果你的財務規劃落後了,記得提高報酬率事倍功半,應該是你最後一個考慮的手段,比較好的做法是檢視收入支出、提高儲蓄金額。永遠要記得,先理財、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