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儲蓄為理財之母、記帳為儲蓄之母,最懶記帳攻略術,我的理想記帳法就是不記帳
根據研究,台灣近3成的人存款低於4萬,低於11萬的更近4成,但看看自己身邊的人,投資股票的人應該是超過一半吧。

所以,或許很多人的存款不多,是因為都拿去買股票了,不能說他們財務就脆弱。
不過另一個數據就無從辯解了:近2成的人一周內籌不出10萬元,如果會有這種情況,就真的要注意自己的財務狀況。

其實儲蓄是所有投資之母,就像巴菲特講的,投資就是「找一個夠長的坡道跟夠濕的雪」,但在滾雪球之前,你還是得先把手中的雪捏成球,否則肯定卡在坡道上。
在儲蓄之前有個重要的工作叫記帳,但很多人聽到記帳就頭痛,因為記帳真的是很麻煩,有記帳習慣的人甘之如飴,但許多人都是嘗試過後放棄,一開始興致勃勃鉅細靡遺,後來漏記了一兩個小東西想說算了,越漏越多就真的算了。
我也是無法持續記帳型的,所以我想教你我自己的方式,我是先定好每個月要存下多少的目標,把本來的錢放到另一個帳戶,薪轉戶就剩下每個月的薪水,把要儲蓄的錢拿出來後,剩下的錢如果夠花就沒事,但如果透支了,就知道這個月沒有達成目標。

如果沒達到目標,我就會先拿信用卡帳單出來檢視,接著行動支付、電子發票,看看有沒有哪裡有特別大筆的花費,是不是因為這樣才透支,如果有而且是純屬意外,那還可以再觀察看看,如果不是,那就要認真記帳了。
我會以3個月為目標,因為你已經發現了自己的財務計畫有點問題了,所以這段時間應該是可以忍受的,你要努力記帳但也不要太過龜毛(否則很快就懶了)。
我們的目標是抓出每個月花費的比例,例如餐費10000、房貸20000、交通費5000、娛樂費5000之類的,所以記帳時可以一天記一次就好,每天吃飯吃了多少、加油加了多少、出去娛樂又花了多少,大筆的花費隨身記,創個line個人群組丟進去,一個禮拜整理一次就好。
經過三個月的記帳,你的金錢流向應該就有輪廓了,如果你的預期儲蓄目標還是達不到,就可以開始檢討花費合不合理,例如餐費10000是不是太高了,有沒有機會降成6000、娛樂費需要再減少一點嗎。
就這樣,如果達成儲蓄目標,那記帳的事就可以放鬆一點,但你對花費已經開始有輪廓,比如說一個月餐費就應該是6000,換算一天就是200,如果有哪天花到300元,你可以接下來幾天要少花一點補回來。
簡單來說,就是滾動式調整,與其打造一個永遠不會出錯的系統,不如先讓系統上路,再針對已經發生的問題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