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鷹計畫》-從黑鷹的墜落到阿富汗的撤軍,美國的幫助是祝福還是詛咒?
2021年,美國拜登總統上任8個月後,美軍從阿富汗撤軍,而拜登總統說了,這是代表「改造他國時代結束」,事實上,美國在這幾十年來還真的嘗試過改造他國好幾次。
阿富汗、伊拉克、巴勒斯坦只是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在北非也有不少案例,例如今天要聊的《黑鷹計畫》,就是發生在索馬利亞的首都摩加迪休。
摩加迪休,如果你這兩天有關注國際新聞可能會知道,因為在22號發生了針對政府大樓的恐怖攻擊,造成了至少8人死亡。
這個事件的主謀是索馬利亞的恐怖組織ー青年黨,但更深遠的原因就是索馬利亞自1991年以來的無政府狀態,也就是《黑鷹計畫》發生的背景。
1993年,美國與聯合國為了阻撓索馬利亞叛軍宣傳力道,關閉了當地的廣播電台,進而引發了叛軍對美軍報復性的開火。
美國當然是吞不下這口氣啦,想說不就一些武裝民兵,派個精銳的三角洲部隊,加上當時最猛的黑鷹直升機去給他們一點教訓。
其實我看這部電影之前想的也差不多,美國有最先進的武器,因為主要任務是難民救助,才沒有與叛軍正面衝突而已,如果真要打起來,用直升機掃射一波不就好了。
考量這部片已經超過20年,又是真實事件改編,以下就不特別防雷了,總結這部片優秀的戰爭片,喜歡戰爭片的你千萬不要錯過。
我相信我在電影裡看到他們武裝民兵的規模時,跟當時的美軍一樣震驚,成千上萬的民兵都手持AK47步槍,而且像海浪一樣不斷一波又一波襲擊過來。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機槍、火箭炮與類戰車的重兵器,加上一群不怕死的民兵,美軍第一波部隊很快就被困在市中心了。
因為聯外道路都被封堵了,所以美軍派出了黑鷹直升機支援,但在這種巷弄戰對上有火箭炮的敵人,真的是防不勝防,很快的美軍就有2台直升機墜落。
美軍的信念是「絕對不能拋棄同袍」,但當時的情況真的是左右支絀,兩台直升機加上許多分散在不同地區的小隊,而且到處都是武裝民兵。
美軍一開始派出黑鷹直升機就是個錯誤,他們沒有想到索馬利亞的對空火力,竟然強大到可以擊毀直升機,如果他們早點安排計畫,甚至改成用地面計畫為主,那結果一定很不一樣。
總計美國陣亡了19人,我們看到了美國的掙扎,在每個戰場裡各有不同的狀況,而在現場的軍人只知道戰場一部分的情況,指揮官要頂著壓力做出不容易的決定,現場的軍人雖然頗有微詞但仍然以服從為最高指導原則,加上為了同袍(即使已經死了)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情懷,真的是一部優秀的軍事作品。
但另一方面,索馬利亞的民兵陣亡至少2000人以上,以一敵百固然是讓人熱血沸騰,不過這2000人也都有各自的家庭,他們的理想抱負絕對不只是打下黑鷹直升機或殺死美軍,其實只是信念不同罷了。
每部戰爭電影都會帶給我不同的反思,看完這部《黑鷹計畫》,加上在阿富汗、伊拉克的例子裡,美國即使經過一段時間的扶植,每每在撤軍後該國家都沒有太好的結果,讓我不禁思考,當美軍進到一個戰場,只是把仇恨值往自己身上拉,即使可以用強大的武力迫使對方屈服,但國家內部的矛盾卻沒有機會化解,而西方所謂的「先進制度」,可能該國家的人也難以接受。
在阿富汗撤軍事件後,很多人批評這是背棄盟友的行為,也有人指責美國對阿富汗人民不聞不問,但或許讓阿富汗自己國家人民磨合,才是真正長久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