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抓重點,為什麼你不該在意手續費

當你有了一點投資知識後,例如你學會了稅費的重要,你會覺得這是全天下最重要的知識,到處都想用一用。

例如最近很紅的大魯閣股票,一股不到20元就可以領紀念品了,以前在盤中零股還沒實施時,一律都有低消20元,就有朋友說他想領紀念品,但買一股太不划算了,因此他要買一張,差不多達到手續費低消。

也有人覺得券商的手續費六折太高了,他想再重新開個帳戶談折扣,但一問之下他一個月的交易量還不到10萬。

最近又有粉絲問我說,股利要扣匯款手續費10元,那月月配的ETF不就很不划算,因為每個月都被扣10元。

以最嚴謹的角度來看,交易手續費、股利手續費都是可以從比例或次數上節省下來的,因此能省一塊是一塊,看起來也沒什麼不對。

但我提醒他們的是,一件事情值不值得你投注心力去做,往往不是看它的比例,而是總量。

以配息ETF的例子來看,或許你投資的金額不大,每個月才配沒幾塊就被扣10元很痛,但一整年也才扣120,十年也才扣1200,有時候你手一滑就不見了。

這無關1200元佔你的投資比例多大,更重要的是你的時間值得為了120元投注在這裡嗎?

個人理財也是一樣,你可能也認識一些人,平常吃東西省到不行,蝦皮玩遊戲送蝦幣一次0.1元,為了撿便宜不惜開車去比較遠的店買東西,結果油錢的花費不說,路上說不定還被拍了張超速,得不償失啊。

當然不是說省錢不好,但你的注意力就只有一套,所以用對地方很重要,什麼都要管的話,雜事永遠比要事多,你肯定會管到一堆「雜事」,而最後沒時間管「要事」。

我們在擬定投資計畫,評估投資標的時,常常會很在意一些ETF的高費用率,其實也就是0.5%跟1%的差距,那這樣算不算是雜事。

我們用0.1%來算就好,如果本來這支標的可以達到7%報酬,因為多了0.1%的費用,變成6.9%報酬,真有有差這麼多嗎。

有些人會從報酬率的角度告訴你,6.9%的報酬率經過20年會滾成3.8倍,而7%會滾成3.86倍,用末期本金來看,也才差了約2%。

但我會這麼想,這是一個要長期執行的計畫,所以我現在花一點時間,可能是半天時間,只要能比其他選擇好一點點就夠了,因為哪怕是2%而已,如果你最後累積到500萬,那就是10萬的差距,半天的時間換10萬,何樂而不為。

這也是一種抓大放小,你在單次的投資時,不用太在意稅費的影響,但如果是個長期要執行的計畫,你就要非常注意,0.1%也要非常計較。

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看好一支股票、一檔ETF的長期發展,打算長期持有,你每個月有定額的錢可以投入,你覺得自己挑低點買比較好,還是定期定額好,這算「雜事」還是「要事」呢?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