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週報0210~0217︱通膨︱波克夏︱張忠謀
這禮拜事件還滿多的,大家各有解釋,從CPI、波克夏公布13F報告、PPI的公布,可以發現,除了比較讓人意外的波克夏賣台積電以外,其他的沒有造成太大的起伏,標普500跌了不到20點、納斯達克小小漲、台股跌一百多點。
投資新手很容易陷入什麼資訊都覺得很重要,這樣會導致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想採取行動,但往往會發現,你以為很嚴重的事,市場卻沒什麼反應。
關鍵就在「意外」,波克夏賣台積電超出大家預期,但聯準會今年還會繼續升息卻是意料中的事,或許會升幾碼還不知道,不過大家還是期待不會影響到明年降息。
1.CPI/PPI
美國這禮拜一公布CPI、禮拜四公布PPI,兩者都是通膨狀況的指標,結果都顯示出一個狀況:通膨是在趨緩,但速度變慢了。
本來大家對抑制通膨的想像,是聯準會會升過頭,最後導致衰退甚至蕭條,這在經濟學上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衰退或蕭條是把泡泡戳破的手段,短期當然很痛苦,但長期不算壞事,而通膨可能就不是這樣,繼續下去後果會更加嚴重。
所以本來大家期待是通膨下降的速度會一次比一次快,就像自由落體那樣,然後再來想辦法怎麼著陸。
結果現在通膨好像在努力拍動它的小翅膀,這對翅膀當然可以幫助軟著陸成功,但要是讓它再飛上去就不得了了。
以這禮拜來看,這兩個數據的影響都還好,整個禮拜沒有什麼起伏,FED的鷹王布拉德出來說3月可能升2碼,也是小跌而已,市場對這種差距不大的升息幅度已經慢慢的習慣了。
不過之後還是要繼續觀察通膨減緩的速度,如果再飛起來的話聯準會可能就得搬出大砲來了。
2.波克夏賣台積電
波克夏海瑟威公布了13F報告,上一季買入的台積電,這一季公布出來已經減持了86%。
台灣的分析師特別看重巴菲特題材,在公布前就是一陣吹捧,有人信誓旦旦的說這次波克夏會再加碼,然後股價會大漲,帶動台股攻上幾點。
結果他們大部分都猜錯了,就可以看出分析師也只是在瞎猜(其實就算猜對也一樣),竟然還有人說他猜錯的原因是巴菲特賣錯了,我禮拜四的文章也有分享我的看法,可以去看看。
其實巴菲特在波克夏還是很有影響力,但他總不可能每筆交易都親自指揮親自部署,而巴菲特也從來沒說過台積電是他買的,但大家都直接把波克夏等號到巴菲特。
巴菲特的角色就是創辦人,就像很多果粉會覺得蘋果公司應該一直延續創辦人的理念,但人家蘋果公司業績也是蒸蒸日上,波克夏的交易,也未必都要符合巴菲特的理念,每筆交易都要持有十年以上啊。
總歸一句,這些事件都會影響股價短期的走勢,但長期來說還是得回歸到基本面,如果你當初是看好”巴菲特買進”這個題材,那現在只能說你賭錯了,只能願賭服輸。
但如果你是看好台積電的未來發展,不如多看看張忠謀講的話,別在意短期的事件。
3.張忠謀
最近經由美國眾議院院長裴洛西的訪談,我們知道在去年美國要提出晶片法案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就在餐會中表達過不滿。
張忠謀認為美國通過晶片法案,補貼了520億美金是不足以在美國發展先進製程的,並尖銳的提出目的可能只是要從半導體市場咬下一塊肉。
張忠謀會認為「美國製造」不可行的原因有三個:
❶晶片製造複雜度及精密度極高,無論建設工廠或生產晶片都需要極高的精確度,這些都不是這520億美元的補貼能夠全部涵蓋的。
❷美國製造的晶片硬生生比台灣的成本高上50%,會讓美國製造的半導體在市場上毫無競爭優勢。
❸製造業本來就不是美國人青睞的產業,加上對於美國在地人來說,台積電稱不上是個響亮的品牌,要取得頂尖人才投入半導體行業困難重重。
張忠謀本來就在美國設廠吃了大虧,不難想像他對美國設廠的反感,不過他講出的原因絕對值得每個投資人好好思考、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