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力效應》ー想獲得「賢者之石」,要先學會煉成陣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原力效應》是《內在原力》的續作,大家沒看過《內在原力》肯定也聽過吧,這本書已經影響上萬人,也是2021年十大影響力好書。

但你一定很好奇,「原力」到底是指什麼,作者其實有給出解釋:「原力就是指能影響他人,進而讓他人來幫助我們的力量」

不過聽起來還是有點玄對吧,如果有看過前作《內在原力》,會知道核心概念在「利他」,而這些力量會回過頭來幫助你,但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利他就可以利己呢,我嘗試著用潛意識的角度來解釋這件事。

想像一個職場強人,他一直以來的目標就是想在職場上當上某個職位,他也不斷朝這方向努力。

但這只是他所「意識」到的「目的」,通常會處在需求金字塔的下半部,而潛意識裡他的「目標」可能是「同事的尊敬」或「完成更大任務的自我實現」。

這兩者都在需求金字塔的上部,雖然都可能從升職的途徑獲得,但既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最後的目標。

但如果他為了升職抄了近路甚至不擇手段,那最後他或許可以達到意識目的,但與他潛意識目標反而背道而馳。

相反的,如果他知道自己潛意識目標是什麼,他同時也會意會到這個目標未必要靠升官來獲得,他才能知從多個路徑同時接近目標。。

我認為這種能意識到「潛意識目標」的狀態,就是「原力」,如同佛教的「得道」、煉金術的「賢者之石」,與心理學裡的「個體化」。

通常我們的潛意識目標都藏在「利他」裡,只是我們往往都從「利己」的角度去找,越找不到就越沒熱情,但其實你的目標就在熱情裡。

查理蒙格說過:「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它。」,如果你想得到「賢者之石」,你就要先畫出煉成陣。

找到自己專業(意識)與熱情(潛意識)的交會點,恭喜你,那件事就是你的天命,就是你的煉成陣,你的夢想自然水到渠成。

但要把利他精神發揮到極致,既然你的天命可以幫助別人,沒有理由不試著幫助更多的人,為此你就需要同伴。

歐普拉是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但如果沒人幫她出書、做節目或宣揚理念,終究也只能影響身邊的一些人。

非洲俗諺說:「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但我們都看過這種故事,一群人走到一半發生內訌,最後不但無法抵達目的地,甚至死傷慘重。要怎麼讓一群人目標一致,就是一個團隊是否成功的關鍵要素,也是書裡要傳達給你的核心理念。

人與人連結網路的數量公式是n×(n-1)/2,2個人有1條連結線,10個人有45條,而100個人呢,則有4950條,你不可能憑一己之力處理這麼大量的人際關係,但靠著長棍子與支點的幫忙就可以,所以你需要「槓桿解」。

在「溝通表述」章節,你會學到的槓桿解,是利用願景幫人提升力量;

「控管變數」裡你會發現,五個重要變數就像船尾舵一樣,讓你可以一人控制整艘船;

最後在「逆向建造」的章節中,你知道面對人生大小難題的槓桿解,就是以終為始,先想像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那樣的人會做什麼決定,你就做什麼決定。你不用做出數以萬計的決定,只要決定你想成為什麼人。

我們都在「利他」裡找尋天命,但網路時代的槓桿可到無限大,別忘了你的聲音也更容易被蓋掉。

籃球之神麥可喬丹說過:「有些人想要夢想發生,有些人希望它能發生,但其他人則用創造使它發生。」

想要夢想發生,你就不能錯過《原力效應》,讓你的利他能傳達出去,才能回過頭來實現你的天命。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