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心理學大師的人生必修課》ー打下你的心理學疫苗,

說到心理學大家總是覺得太深太難,就算自己有一些心理問題,要去諮商也是許多人跨不出去的檻,心理學對很多人來說距離是那麼遙遠。

但實際上,心理學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愛情是心理、親子是心理、投資是行為心理、決定事情呢,你以為是你的自主意識,但很可能也是心理。

不相信嗎?這次 #歐陽Talk書秀 歐陽立中 介紹的《20位心理學大師的人生必修課》,就是從各方面探討心理對我們的影響,並提出解決方案,要說是本百科全書也可以,但我覺得更貼切的說法是打預防針。

如果我們知道孩子在各年紀會展現出的樣子;要是我們知道社會影響我們有多大;早知道FOMO情緒會害我賠錢,如果我們真的”早知道”,那我們在做這些決定前都會更深思熟慮,也許就不會做出令人後悔的決定。

書裡引用強納森.海德的學說提醒我們,如何找到感性與理性的平衡點,海德教授形容,感性就像是大象,而理性是騎象人,但因為力量差距過大,與其說是人在騎象,大多只是做為大象的顧問而已。

書中當然也提出了建議的作法,不過我認為光是認知到這點就已經值回票價了,我們大多自詡是個理性的人,但常常只是跟隨著感性,再用理性去製造一些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罷了。

就如很多人會怪罪社會環境不夠友善、怪原生家庭某部分決定了自己的發展,這是佛洛伊德的學說,他認為童年缺乏信任的狀況,會讓你在未來的人際關係難以發展信任,因而缺乏安全感而引發焦慮。

如果你對這種學說有些了解,而生活又過得不太如意時,我們就會輕易怪罪於原生家庭。

但怪罪又有什麼用呢,只是減少自己不改變現狀的罪惡感而已,因此書中也提出,佛洛伊德的諮商方式現在已經漸漸不採用了,更進一步提出面對問題、與童年和解、迎向未來的三個解方。

藉由這兩個心理學大師的學說,書裡從兩個不同方向教會我們人生重要的事,一個是從正向讓我們知道在做決定時容易發生什麼偏誤,另一個則是打破佛洛伊德廣為人知的「童年決定論」,讓大家從自怨自艾中向前看。

別忘了,這本書可是從”20位”心理學大師的學說裡,提出你人生的建議,從自我實現的馬斯洛、心理諮商有榮格、兒童心理可以看皮亞傑、要建立完美關係就找斯滕伯格,讓這本書成為你的錦囊妙計,幫你度過各種難關吧。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