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比士談通膨》ーー如果通膨是不好的,為何政府還要放任,值得深思
富比士雜誌相信大家都知道,而這本《富比士談通膨》則是該雜誌的總編輯的新著作。
這本書對通膨的看法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且聽我娓娓道來。
這本書認為通膨沒有什麼「好的通膨」,所有的通膨都是不好的,可以為了增加流動性而造成短暫的通膨,但絕不能放任通膨不斷上升。
書裡認為,金錢的本質是衡量的工具。就像你不能認為一個每天快2分鐘的鐘是個好鐘,每年2%的通膨你也不能認為是健康的。因此書裡認為,我們應該讓金錢與一個穩定的價值掛勾。
沒錯,就是金本位制。
說真的,看到這裡我還挺驚訝的,因為一直以來,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取消金本位制是正確的決定。
現代的經濟理論認為,政府應該藉由印鈔來製造一些通膨,當錢會自然貶值時,人們才有動力盡快花掉(投資),而這些花掉的錢會變成別人的收入,當大家普遍變有錢後,也會更願意花錢,整個社會便像飛輪一樣越踩越快。
這就是前面講到的「好的通膨」,但這本書打算全然否定這個說法。
我必須得說,這個論點太過震撼,我看完後到目前還是半信半疑。因為如果通膨是不好的,為什麼各國政府還要這麼做呢?
對了!想一想取消金本位制對政府有什麼好處。
書裡提供了三個方向:
首先,隱形的通膨稅不會讓人覺得錢變少,反而覺得自己變有錢了。政府要用錢只要點幾下電腦,而通膨卻是全民買單。還不只這樣,以我國為例,所得超過52萬要課12%的所得稅率,現在的52萬價值可能只有30年前的30%,但卻要為此付出更高的累進稅率,這又是另一層的隱形剝削。
再者,通膨可以造福「最先領到錢的人」,例如銀行、商業團體、資本家等等,更不用說政府發行了20年公債,過了20年價值可能剩不到一半,而傷害的是受薪階級。權力不對等加上制度的剝削,造就了我們看到的貧富差距擴大。
最後,如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學家約瑟夫.賈菲(Josef Joffe)所說:「通膨是讓公共債務消失最好的辦法,還能大開財務之門。缺點是什麼?美元貶值會使大眾變窮,也就更需要依賴政府。」政府收了這些通膨稅,拿去開辦社會福利,大家對政府的依賴更高了,還以為國家在照顧自己。
這些就是作者提出的質疑,這下你知道我為什麼說「半信半疑」了,我們很難知道所有事實,但也不想讓自己成為陰謀論者,對於這些說法我們只能持保留態度。
那我們該怎麼辦?
不過書裡倒是提供了一些投資上的建議,例如「不要持有債券」,固定收益的特性讓它只能抵銷通膨,在低利率的環境下尤其如此。
不過書裡認為,全部投資股市也不是個好方法,應該要配置一些不動產,還有黃金。看得出來作者對黃金是十分著迷的,他認為黃金有神秘的,讓人著迷的神奇力量,讓它在幾千年來都有穩定的價值,而證據呢,就是幾千年來黃金都被認為是價值的保證。
這部分我是不太認同,有點倒果為因,不過在投資上我們就是保持開放心態,如果未來我的資產多了,而黃金的價格又相對便宜,我可能也會考慮配置一點黃金吧。
這本書我認為適合對通膨有點了解的人來看,如果完全是通膨小白,可能會被這本書牽著走,我在看這本書時,其實不是很在意通膨到底是好還壞,反正也不是我能決定的。不過對於書裡的投資建議,我覺得有一部分還是滿值得參考的。
延伸閱讀
這本書與上禮拜介紹的《大威脅》有許多部分不謀而合,用房地產取代債券應該是一個可行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也歡迎去看看上禮拜的《大威脅》YT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