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存下20%的薪水=35年後財富自由

這是依照6%通膨調整後的報酬率,加上4%法則計算而來的,如果你存下20%的收入,35年後你的被動收入將等於工作收入。

例如你月收入是5萬元,你只需要每個月存下1萬元;月收是3萬元就存6,000元,相信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都不會太困難。

讓退休夢具體可行

很多人覺得退休離自己太遠,就像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一樣,又覺得退休需要上千萬,應該不差我現在的幾萬、幾十萬吧。

當我們把「夢」停在想像時,就會覺得它虛無飄渺。只有把它切分成幾千個小步驟時,你才會覺得它具體可行。

我們暫時忘掉退休還有多久,金額需要多大這些事吧,只要專注在「每月存下20%」就好。

這麼一來,是不是容易多了,或許你還沒什麼把握,因為不知道自己少了這20%的收入能不能生活。

沒關係,既然沒把握,我們只要先把20%的薪水拿出來,放在投資帳戶裡,跟你的生活支出帳戶分開,但不要急著投入股市。

因為你不知道這個月股市會不會下跌,如果遇到大跌而你又缺錢時,你就得從緊急預備金或低點賣股之間二選一了。

如果一個月過去了,而你沒有花到這20%的錢,你可以把這些錢投入股市,下一個月的20%如法泡製。

這執行幾個月後,你對你的支出應該相當有信心了,你可以每個月存下20%,這時你可以選擇在薪水一入帳時,就把20%投入股市。

當然你也可以繼續給自己一個月的緩衝時間,不過我相信到這個時候你對支出控制應該很有信心了。

穩健投資指數

至於投入股市該投資什麼,我們前面使用的「6%通膨調整後的報酬率」,就是指數投資的平均報酬,不管你要主動選股或ETF,報酬可能不會這麼穩定,或許有高有低,但記得我們就是「在合理的風險下,取得需要的報酬。」

我們需要的報酬正巧是買進指數、長期持有會得到的,你要換成買進其他標的,長期或短期持有,都會改變風險或報酬,那這報酬是我們需要的嗎?風險還會合理嗎?這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你需要什麼,付出什麼是合理的?

另外,你可能想在退休時過比現在更好的生活,環遊世界、換台好車之類的,如果你希望你退休後被動收入更高一點,或者你想提前退休,只要記住你可以藉由「增加儲蓄率」與「增加儲蓄年限」就能達成。

像是如果你想20年後就退休,那你可能就得每月存下40%的收入;你想退休後有120%的收入,那你就存下24%的收入。

當然這些都會讓你生活辛苦一點,投資的目的我們還可以換另一種說法「合理地降低現在的生活品質,換取未來更好的生活」,至於降低多少算是「合理」,你未來又「需要」多好的生活,就看你個人的選擇了。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