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做法不適合你,否則它就不會是你的「理想」了
理想與現實本來就是兩回事!
說到財富自由很簡單啊,你只要花得很少,存得很多,不用什麼投資也可以財富自由。像是每月賺5萬只1萬,每存1年就可以花4年,你大概工作個15年就可以財富自由了。
你可以說「只花一萬怎麼活」,我也可以舉出只花一萬可以活的例子對吧。
這就像很多人會去健身,但要達成健美或塑身目的的卻還是少數。明知道只要持之以恆,按照菜單做,大家都可以達成目的,不過就是一堆人做不到。
不管是財富自由或是健身,大家都是渴望著目的才去做這件事,但為什麼明明有確實可行的方式,大家卻還是做不到呢。
這個問題,相信大家心裡都有答案了。我來說說我最近的一個感觸吧!
我每天早上要載小孩去學校,兩個小孩一個國小一個幼兒園,因為上學時間不同,所以我就得分兩趟載去學校。
當然分兩趟既花油錢又花時間,怎麼不想辦法一次載去呢?問題就在小兒子動作比較慢,常常來不及,另外雖然幼兒園很早就可以到校,但到了學校沒其他人也是怪無聊的,所以他也抗拒太早去。
這就有點像是我們的動力與惰性,即使你再想早點去做某件事,但如果有不愉快或不舒服的心在抗拒,你就很難持之以恆去做這件事。
大兒子不用催,因為他自己想早點去學校,但小兒子就不要,如果我每天拖著他出門,說不定常常一哭二鬧,對家庭關係來說也不是好事。
想了想也不用這樣,分兩趟載,路上可以個別跟他們聊聊天,騎摩托車吹吹風也是不錯。
當然,遇到下雨就沒辦法了,但小兒子也知道這是特殊情況,不會那麼抗拒。
有時候我們在做對的事時,也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緊,例如健身要不要控制飲食,我覺得是要,但不是很嚴格的那種,我的標準是體重不增加,反正肌肉量上來體態就會變好了。
如果你奉行完美主義,想要一次到位,就沒時間讓你的惰性休息,或許哪天壓力一大就想放棄或暴飲暴食,最怕就是放棄,而不是做得慢。
回到理財層面,你當然可以藉由「苦行僧」模式達到財富自由,但在你「財富自由」後,你還是得繼續每個月只花一萬的生活,這樣的財富自由有意義嗎?還是只是為了不工作。
我認為最好的理財法是要找出自己舒適的姿勢,例如賺5萬平常花費是3.5萬,那就算看看,利用指數投資每月存下1.5萬夠不夠,發現25年後你就可以達到1千萬資產(6%通膨調整後報酬計算),可以為你帶來每年40萬的被動收入,大約就是你退休前的花費。
這種情況下,我會說你只要保持每月存下1.5萬就好,不用特別調整生活,因為這是你本來最舒服的姿勢,而且你這種姿勢就可以達到目的,那何必對自己那麼苛刻呢。
當然有些人會說:「多存一點才能應付意外狀況」、「報酬率低於預期怎麼辦」、「退休後花費可能會增加」。
其實我覺得這是個開始,但投資路還有幾十年,這些問題放在心裡慢慢會想通,等你自己也接受了「應該多存一些」這個概念時,自然有相對應動力去克服惰性,到時相信你也有足夠的財商可以規劃自己的財務。
光是知道「什麼是好的」是不夠的,因為他的理所當然,可能是你的望塵莫及。道理我們都知道,但就是很難做到。先從大致對的方向,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做法,再慢慢修正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