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人生21個底層邏輯》——串聯知識視角,建構你的個人觀點

今天是端午連假第一天,而我參加了這一季最後一場的 #歐陽Talk書秀 ,這次講的是《逆襲人生21個底層邏輯》。

這本書一看就知道是整理型的,通常這種書就是這裡湊一些那裡拿一點,整理成一個懶人包,既然是懶人包就沒辦法太深入去講,我的印象是這樣。

所以看到這本書時,我就在想,為什麼歐陽老師會選這本書呢,而且開頭還說「這本書適合放在最後一場來講」,看來一定是有過人之處。

這次仍然是用歐陽老師擅長的三層收納櫃,把書裡整理出九大重點,有一些的確看過了,例如《秘密》的吸引力法則、《原子習慣》的習慣養成、《與成功有約》的要事第一等等。

但也有幾個重點是我沒看過的,例如「作品意識」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你一定要有自己的代表作。如果沒有,就得創造出來。

這可以是你的光榮時刻,例如回到母校去演講,也可以是一本著作、演員的一部作品,最後還可以是你這個人。

你在朋友、家人、同事心中是怎樣的人,其實你自己就是代表作。而別人讀了你這個代表作可以學到什麼,也就是你的價值所在。

如同對岸經濟學家薛兆豐說的:「每一個人,每一個時候,都在為自己的履歷打工。」

最近看到好多新聞很有感,許多人經營了美滿、正面的形象,但背地裡卻完全是另一回事。

如果他們的「代表作」不等同於他們這個「人」,那他們的價值在哪裡?

如果不需要先是那種「人」,才能擁有那樣的「代表作」,那不就意味著人人都可以取而代之嗎?

我似乎能理解為什麼有人因為事件爆發而崩潰,也了解把自己當成一個作品來經營這件事有多重要。

回到這本書,當然我相信這個概念也不是書裡原創的,可能是由哪本書、甚至哪幾本書整理而來的,但沒看這本書我就不會接觸到這個概念。

其實閱讀久了,發現大多數的概念都是不斷重複,例如「切分目標」,在養成習慣有、在理財規劃有、人生成長當然也有。

這本《逆襲人生21個底層邏輯》的價值,不在於給我們21個完整的知識架構,而是給我們21個不同的視角,從此你看事情就多了許多不同的角度。

我才了解,原來歐陽老師說這本書適合放在最後一場來講,是因為如果你有足夠的閱讀量,這種書正適合讓你把各種知識串連在一起,不只當成複習,也能有更深入思考的機會。

當然這本書也可以當個找書的索引,或是利用書裡大量的專有名詞、法則名稱來增加談資,但最好的還是像我上面說的,累積一定閱讀量後,再用來引發思考。

當然你可能覺得自己閱讀量還不夠,不過如果你有心要創造出自己的「代表作」(而你也應該這麼做),閱讀就是一條不可或缺的道路。

給自己一個目標吧,至少一個月從書裡提取一個概念,你不需要把每本書都讀完,但累積後你會發現,原來一個概念可以應用在許多面向,這就形塑出你獨有的觀點,最終就會幫助你創造出代表作來。

對於不知道該怎麼從書裡提取概念的人來說, #歐陽Talk書秀 就是很適合你們的工具,每個月2本書,各有9個重要概念,聽完歐陽老師講完後挑出一個最有感的,你就完成了每月任務。

重點是,這12本的說書,趁7月5日前早鳥價訂購只要2,088元,平均一本還不到200元,幫你整理好還說給你聽,比買書還划算。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連報四季的原因,誠摯邀請大家一起來參加第五季,讓我們一起從書中淬練出屬於我們的觀點吧。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