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公司》——專注於更好,而不是更大
這本《一人公司》被譽為發展個人品牌的寶典,看完覺得名不虛傳,甚至應用在創業也是非常適合,但不管你目前有沒有想發展個人品牌或創業,看看這本書讓自己多個選擇總是好事。
讓我們的公司變好,而不是讓它變大
光看這個書名你可能覺得「一人公司」就是什麼事都親力親為,其實不是的,它的意思是讓公司維持在最小規模,能一個人經營就不要兩個人,但如果最少就要十個人,還是符合這個定義。
說到成功的公司、企業,我們總是會想到人數、營業額很高,這類規模很大的公司幾乎等於我們認知中的成功公司。
所以不管我們要創業或發展個從品牌,我們總是想趕緊擴大規模:追蹤多一點、訂閱多一點、設備好一點……我們會想像這些數字可以為我們帶來收入,把這些花費視作前期投資。
但很多人遇到的問題就是,錢都投下去了,收入還不知道從哪來。
其實最重要的盲點就是大≠好,我們應該努力讓我們的公司變好,而不是讓它變大。
你跟大公司的差別在哪?
因此你不要想說,跟你同領域的大公司可以做到什麼,他們有數以萬計的e-mail名單,他們每年有上百萬的廣告預算、他們一年開發幾十個新產品。
這些只是規模大而已,不代表對你一人公司就是好的。
也不要想說縮小規模,一年2個新產品、廣告預算幾萬元就好,而要想這些做法適合你嗎?
一旦你完全模仿大企業的做法,那你的對手就變成他們了,想想客戶憑什麼相信你這個人而不是大企業?
一人公司應該去想,有什麼是可以做到更好的,例如客戶服務:大公司不可能針對個人提出客製化服務,但一人公司可以;大公司不可能對客戶的郵件一一回復,但一人公司可以。
但不是所有事都要親力親為,適當的外包是很重要的,否則你一個人肯定做不了這麼多事,這就要講到一個重要的觀念:費用。
最小可營利規模
不管是自己花下去的時間,或是外包給他人的費用,你的產品會有個成本,一人公司目標是要把這些錢賺回來,至少要可以盈利,讓一人公司生存下去。
這時你要想的不是儘可能賣出更多、接觸到更多潛在客戶,而是儘可能降低成本,在現有的客戶群裡達到可盈利的狀態。
例如你想做一門20堂課的線上課,但你評估你的受眾裡只會有20個人需要這門課,而收入假設是3000×20=60000元,但你花的時間、外包給人剪片的費用就超過6萬元,那這就不是適合的做法。
你應該縮減課程,例如變成6堂課,售價1000元,但你的成本變成15000元,總和起來還賺了5,000元。
你從這個小規模的嘗試下,不僅幫助你營利,而且只要課程品質夠好,還能有學員回饋與口耳相傳的廣告效果。
反之,前面大規模的專案反而無法幫助你生存,或許你想靠廣告來擴大潛在客戶數,但這些吸引來的未必是信任你的受眾,而且廣告費增加又是另一項成本支出。
先取得小小的成功,再慢慢用累積的資源來擴大規模。如果你6堂課的課程成功了,之後再進一步來出進階版,不只原本的客戶買單,還可以做同捆銷售來把前面線上課,做剩餘價值的利用。
結語
一人公司的好處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上面沒有金主,下面也沒有員工薪資等固定開銷,每次準備好再出擊,慢慢增加營業額,當收入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後,還能放棄規模的成長,轉而追求更好的品質或更多的休息時間。
一人公司的精髓是,做你現在「能」達成的事,這代表會低於你對未來的理想預期,但我們只要專注於當下,一步一腳印往前走,終究可以到達我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