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的藝術,避開情緒發言與低端邏輯
最近滿流行有爭執的人上擂台打一場的,之前有鍾椅之戰,前天又有李育昇對尼克星,國外還可能出現的馬祖之戰。
其實這種吵不出個結果的,上擂台打一場是還不錯,尤其有些本來就是拳擊界的更適合,再差也可以吐吐怨氣。
我記得以前在玩天堂時,看到很多吵沒兩句就嗆真人pk,反正你們也不會這麼剛好在同一個縣市,就算真的同個縣市同鄉鎮,那是個沒手機的時代,放鳥也是剛好而已。
我會覺得要在網路上輸贏的,不如都約一約去打拳擊吧,反正除非有練過,否則兩個互錘一頓不會怎樣,還比較能夠出氣,在網路互嘴只會越說越氣啦。
最近看到有人要約戰十年之約,比指數與基金十年後的表現,輸的要捐一百萬,總覺得看到了以前天堂的影子。
首先十年後還找不找得到兩個人還是個問題,就算找到人了,要不要捐還是沒有強制力,其實就是看起來好像吵贏了對方,自己喊爽的。
其實有人的地方就會吵架,不管什麼議題,留言數一多起來下面免不了會有一些小糾紛。
我是不太喜歡在網路吵架,因為我對自己的論述有信心,講完我的觀點後就會抽身,不過有時候看人家吵架也是滿有趣的,只要有吵出個東西來,不要像個小學生互罵就好。
以前PTT吵架的風氣也滿盛的,大家會針對某個議題嘴來嘴去,最多人推的總是那種邏輯清晰的,正反方都有支持者,反正情緒發言、低端邏輯的只會被噓爆。
所以逛PTT的好處是可以用推文數篩選出有邏輯的吵架,看了才會爽,FB就沒這功能,讓我常會看到小學生吵架。
這次的十年之約我覺得是情緒發言了,投資不是為了賺錢嗎,為什麼要拿辛苦賺來的錢去賭?如果信奉市場的有效性,更不會認為這賭注是穩贏的,哪怕再有信心,贏了沒得到什麼,輸了要付一百萬,怎麼想都不划算。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我最受不了的就是說「你沒出過社會」,我從剛出社會看這句就覺得很瞎,現在出社會十幾年,還是覺得很瞎。
如果你出了社會一段時間,對社會有點體悟,讓你這次站在「沒出過社會」的人的對面,那你總講得出一些東西吧,例如在社會上走跳要具備什麼,這個社會運作的模式等等。
如果講不出來,只用你們的背景差別(有沒有出過社會),甚至是虛假稻草人來打(對方社會歷練可能更豐富),只能算是毫無邏輯。
最後一種,是說如果XX這麼好,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怎樣,用負負得正的方式來獲得結論。
例如如果指數投資這麼好,為什麼大家都要主動選股;如果福特這麼好,為什麼銷量這麼差;如果某政治人物這麼好,民調就不會這麼低等等。
這些都只是「看起來」有點邏輯,其實變數根本就太多,例如指數投資如果限定在工作穩定、長期投資的人裡可能是大勝,跟想一夕致富、一年致富的人比幹麻,問題在於想快速致富的人太多啊,就像巴菲特說的「沒有人想慢慢致富」。
同理,某政治人物(車)一定也有優點有缺點,或許他缺點蓋過優點所以民調(銷量)不高,但不能用民調來否定他所有優點,這也算是低端邏輯。
其實關鍵還是要先看對方說了什麼,如果連對方的論點不理解,只想用模板來跟人吵,那肯定就是小學生等級了,關鍵在「聽」,如果還是不想聽,可以考慮直接擂台打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