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的指數投資加一點主動吧

其實主被動投資根本不相斥啊!

有些人會說,既然你相信市場是有效率的,相信能打敗大盤,尤其是長期打敗大盤是很不容易的,那你應該選擇指數投資,這點非常合理。

他們也說,如果你同意上述觀點,那邏輯上應該是全部投資都在指數裡,不應該會有其他主動選股的部位,因為承前所述,主動投資只會是拖油瓶而已,聽起來也很有道理。

但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心理沒有自己想得這麼相信指數投資,而且很難控制啊!

我們就是會忍不住想,這支飆股之前誰跟我推過,如果當時買了現在已經翻幾倍了。

我們也會思考,萬一台海真的戰爭了,或是美國經濟要硬著陸了,先把一些股票賣掉難道不是好辦法嗎?

從歷史、知識上我可以告訴你,買進指數並持有,的確是對一般人最好的方式了,因為即使是戰爭爆發或其他嚴重事件,股市也會在很快的時間內反應完第一個消息,之後會根據後續狀況而有漲跌,一般散戶根本跟不上消息變化的速度。

但這個說法可以抓漏洞的地方很多啊,歷史不代表未來,啊你的知識是哪來的,也是歷史整理而來,所以未來會怎樣你也不知道對吧?

另外,只有不到10%的人有機會長期打敗大盤,但你也不能確定我不是那10%不是嗎?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有些人心裡是這麼想的,或許我沒把握知識量、努力程度能達到前10%,但我覺得自己眼光獨到,有一種特殊的嗅覺,這就是你不知道的事了。

其實人就是這樣,當新知挑戰到自己信念時,會找到理由捍衛自己的信念,而信念通常是來自於生活經驗。

我們講得那麼多,都是”平均”而言,”大致”來看,但一般人的生活就這麼小,我們會看到的就是自己或周圍人的狀況,台股一天就成交兩三千億,而我們一天成交兩三萬就很多了。

我們的經驗,佔整個投資市場可能是千萬分之一而已,用平均來去看個案,當然會跟有很大的差距。

另一個差距來自於哪裡,不管是自己或是別人,都會有隱惡揚善,或是說自我美化的傾向。

身邊的人通常是股票大賺才說出來,等他虧一屁股時,通常會說沒有啦最近”沒什麼賺”;自己也是一樣,大部分人是沒有詳細記帳的,所以漲了是我厲害,輸了只是套牢,沒賣就不算虧。

難怪我們的經驗裡,選股要賺錢不難啊。

不要用知識挑戰經驗,而是要讓經驗找到知識

說了這麼多,就是要解釋一個簡單的事實:數據是理性的,但我們的經驗卻很有個性。

因此我的建議都是,你自己去試試看,試了你就有經驗了。

你可以把指數投資拿出5%或10%來,放到另一個帳戶裡,這個帳戶專做主動選股,比起只看對帳單的盈虧,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包含資金閒置的成本,沒有買賣就沒有盈虧,但大盤不會等你,所以用一個帳戶的淨值來與大盤比較會更合理一些。

當你試了兩三年,發現自己真的表現比大盤好,那你可以再增加一點比例,例如15%。

短期要贏過大盤的機率會接近50%,長期則會降到10%,所以不要一下子太過躁進,是金子終究會發光,但靠運氣贏來的,都會靠實力輸回去。

再兩三年,你可以再增加一點比例,當然啦,這都是你持續打敗大盤的情況。

你不能說,這兩三年因為某某事件,所以我的策略失效,畢竟這是特殊事件,但你看後面這兩個月,可以證明我的策略是有效的,所以我就要再加碼。

別別別,這樣就太不理智了,有打敗大盤才加碼,反之,你應該減碼。

甚至你在一開始投入5%時,就發現自己不斷落後給大盤,那你的經驗就會更貼近我們前面講的知識,或許你可以認真考慮,這時你也比較可以接受全部進行指數投資。

當然啦,5%的資金應該不致於對你退休規劃產生重大影響,如果你想當學費繳,覺得自己有一天可以成功也無妨,只要記得真的能贏才加碼就好。

許多人都把主動投資想得太容易,給自己一個比較基準,你可能會發現,就算你真的贏得了大盤,要花的時間也比你想像的更多,至於到底值不值得,其實大家心裡都有一把尺,做了就知道。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