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禮拜千分之二,你就是選股達人
有沒有想過,如果以「打敗大盤」為目標,每個禮拜的報酬率應該要是多少呢?
一般我會假設大盤年化報酬是8%,考慮到投入的時間,我們把目標訂為10%,而一年有52個禮拜,所以可想而知,一個禮拜報酬絕對不會太高,但到底有多低呢?
算式很簡單:1.1^(1/52)=1.0018,意思是每個禮拜達到0.18%也就是1.8‰。
也就是說,如果你一個禮拜能有千分之2的報酬,已經是高於平均的結果了。所以你平常看到一個禮拜持股上漲1%,已經是高於平均5倍以上的優異狀況。
不過事實上,大部分人看到持股一個禮拜漲1%。例如你500元買台積電,一個禮拜過後變505元,通常會覺得”漲太慢”了。
一點也不慢,一個禮拜1%,52個禮拜會漲68%。(算式:1.01^52)
所以這樣看起來,主動選股也不難對嗎?畢竟一個禮拜只要漲超過0.2%,就已經贏過大盤了。
其實我反而覺得這是主動選股難的地方。
在國家考試裡,一直有個吊詭的事,就是薪水比較低的初等、四等考試,都比三等考試難考,因為初考大家都能考,題目簡單沒有鑑別度,反而細心才是關鍵,在這裡不僅要面對更多的競爭,也得付出更多的勞力,因為一個題目沒注意到,你可能就錯失了錄取的機會。
同樣的,大家在短期市場廝殺,每個禮拜拼那0.2%的報酬率,大約是每檔股票跳動2檔的距離。
換句話說,你如果一個沒注意,讓股價跳兩檔,你可能就賠掉了這禮拜的報酬率。
為了要避免這樣的失誤,你只好花更多時間,更斤斤計較每個買賣。
如果你不想處在競爭這麼激烈,這麼高壓的環境呢?那你可以拉長時間,用兩個禮拜來看報酬標準是0.4%、一個月來看是0.8%、半年來看則約5%。
這就像考試時題目鑑別度越高,你因為粗心或考運而造成的損害就越小,看起來是不是壓力小多了。
但問題又來了,從統計上我們知道,越長期的統計會越趨近於平均值,也就是更多人擠在平均值附近,能大幅贏過平均的人很少。
贏過平均的那一半人裡,可能也有一部分是純粹運氣,例如其中一支持股飆漲帶動整體報酬,我們沒辦法評估運氣,但如果我們要相信自己就是那個不靠實力就打敗大盤的人時,應該至少要贏大盤一截的報酬,高出1個標準差(約15%報酬),代表你贏過85%的人。
這當然不是容易的事,而別忘了,你的投資生涯通常是20年以上,在這麼長的區間裡,擠在平均附近的人會更多,意味著你要大幅贏過平均報酬的機率更低,畢竟如果能20年都有這種表現,現在應該所有投資人都會知道你的名字。
所以,”只” 獲取平均的指數投資,與其說是「被動」接受大盤的報酬,不如說是「主動」選擇不需要多餘盯盤,就能取得與絕大多數人相仿的報酬。
畢竟,如果可以保送,誰還想要考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