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你的錢留到死》——適度儲蓄是美德,過度儲蓄是為何?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主題一目瞭然,我們大致會同意這個想法,人生不應該只有存錢、工作,如何用錢其實也是很重要的。
但實際上這個想法就只停留在想法,許多人是沒有付諸實行的。
舉例來說,說到「螞蟻與蚱蜢」這則經典寓言故事,你認為我們在其中得到什麼啟發。
如果你跟我一樣,認為這故事的啟發就是我們應該要努力工作,為了日後做準備,那我誠心建議,這本《別把你的錢留到死》你一定不要錯過。
昨天的 #歐陽Talk書秀 介紹了這本好書,聽完導讀加上同學的線上討論,真的獲益良多,一定要來推薦給大家。
這本書的核心觀念只有一個,你應該把人生重點放在「體驗」而不是財富,財富可以為你購得體驗,但有時候會受限於體力或其他身體狀況,因此如何有智慧的在財富、體力與體驗中取得平衡就很重要了。
大多數人在生涯前半段都會遇到同一個問題,那就是財富不足以支撐太多體驗,不過基於一個原因,作者認為我們可以適時捏一點,趁早獲得一些體驗。
因為體驗會以回憶的型式獲得「股息」,除了當下的快樂外,之後還會變成回憶每隔一段時間配發給你,所以及早創造體驗,回憶的複利便可以滋養你很久。
你每年專注在累積一些體驗時,之後會有第一年、第二年……第N年的回憶股息,讓你即使不再投入,也能獲得相當多的體驗。
這樣講起來,財富與體驗相似性還真的很高,這兩者可以互換,累積也有相同的複利效應。
但財富的問題在於,多數人在死前累積的財富是自己用不到的,這些財富受限於時間或體力,根本沒有機會被用到,頂多變成遺產造福子孫(還有政府)。
但如果觀念不改變,孩子很可能也是不斷存錢,等到年老時繼續把錢留給下一代。這些錢基本上變成死錢,最後變成壺底油,幾十年都不會動用到。
回到「螞蟻與蚱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蚱蜢因為夏天玩樂,所以冬天時沒有食物吃,蚱蜢這樣當然不好,但螞蟻這樣是最好的嗎?
今年冬天過完還有明年冬天,每年夏天螞蟻都得勤奮工作,最後到死都沒體驗過夏天在冰涼的湖水旁、伴著蟬鳴的草上玩樂的感覺。
這裡的夏天就像我們壯年,很多事到了冬天你就體驗不到了,夏天擔心冬天沒食物吃,冬天看著一堆食物想著夏天應該花點時間玩樂,這可能是很多人一輩子的寫照。
因此書裡建議,不要想著存了很多錢後,財富自由才要做什麼,如果你有想做的事,即使財務上很有壓力,只要負擔得起就該趁早去做。
書裡甚至建議,父母應該儘早把一部分遺產贈與給孩子,建議年齡是26~35歲之間。
這觀念對許多人來說是顛覆的,或許也不是那麼容易接受,不過昨天talk書秀的同學提出了個很好的建議:從孩子小時候幫他定期定額股票,在26歲時分次贈與給他。
我試算了一下,每月3000定期定額指數,投報算8%經過26年後,投入金額不到1百萬,但期末金額高達了300萬,應該可以幫助孩子創造許多不凡的體驗了。
我們都太習慣當一隻螞蟻,習慣到錢都不知道怎麼花。滾石不生苔,讓你的錢滾動起來,體驗才會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