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組ETF邊上班邊賺錢》——最適合上班族的投資方式,就是別太努力在投資上

很多人在投資股票時情緒很複雜,既覺得自己比一般人稍具投資知識或眼光,又擔心自己資金或時間肯定不如那些全職投資人,不甘於指數投資,又不敢炒短線,中長線的價值投資也舉棋不定。

如果上面有說中你的狀況,千萬不要錯過這本 打造屬於自己的ETF 的新書《自組ETF邊上班邊賺錢》

簡單來說,書裡的作法就是挑出至少20檔的股票,用零股慢慢買進

有些人聽到這裡就擔心了:一檔股票我都選不好了,哪來這麼多時間選20檔股票啊

其實這是正常的,很少有人有能力研究20檔股票,所以書裡教你的是”大略“了解一下這家公司,大致確定這是好公司就可以買入了。

因為你把持股分散在20檔裡,每檔上限不超過5%,這就像是保險公司一樣,雖然每個保戶的風險不一樣,但大致是可預測的。

至於實際的做法當然都寫在書裡了,我這裡整理本書的三大重點:

研究透澈是祝福也是詛咒

一般人做價值投資常常是事前研究較認真,之後就分批佈局,最後漲了怕抱過一座山,越跌越買到一個程度,也開始擔心起來,最後是敗於不相信自己的研究。

畢竟價值投資期程常是兩三年,而每檔股票經過認真研究後,肯定有獨到的買進理由,但有時半年就早已忘記了,常常是價值面買入、技術面賣出。

相對於像是手工精品的選股法,書裡的作法是”大略了解”,這種作法就像大量機械化生產,雖然精緻度跟手工沒得比,但好處是每檔股票買進的理由都差不多,所以你肯定不會忘記。

分散才是大學問

同樣是左側交易,重壓一檔與分散20檔股票,心態會有很大差別。分散持股的好處不用多說,但分散買進就需要規劃了。

上班族最重要的武器是每月進來的月薪,這種穩定的現金流最適合分散買進的規劃。

但很多人不是這樣,看上了一檔股票就急著在兩三個月買到部位上限,買完一檔再換下一檔,即使同樣是分散到20檔,結果就是常常看著某檔股票在你買進後不斷破底,想著要不要打破部位上限的封印,或是乾脆眼不見為淨。

「規劃」是書中的一大看點,在決定買入時,就要先預想打算花多少時間買進,這也是自組ETF獨有的優勢,當你的口袋名單有20檔時,而且每檔不超過5%時,你才會有耐心每月買個一千元,分個幾年買入。

半導體業的專篇介紹

作者吳大是台科大工學博士,目前也在科技業服務,所以對於半導體業特別了解,書裡有一章就在講半導體業的上、中、下游,乃至於原料、廠務等各個面向做詳細的介紹。

這章的內容根本是另一本書的含金量了,你可以從作者介紹各個領域的前三大公司,各挑出一家做為你自組ETF的半導體骨幹,而且作者還整理列出各公司近年財務狀況,更是一個練習的機會,讓你實際應用前幾章講到的股票篩選法。

相信看完這章後,你一定知道什麼是IC設計、什麼是先進封裝,甚至連最近常聽到的CoWoS不會錯過。

總結

其實這本書的選股或方法都不難,相信任何人都可以輕鬆上手,難的地方在於心態,心態才是決定能否成功的關鍵。

要怎麼分散才是好方法,一家好公司可以下跌多深、什麼情況下應該停損、價格怎麼錨定你的心態,這些都是要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能慢慢理解的。

或許你看完這篇文章,已經有點了解作者想表達的選股邏輯,但我認為執行上的智慧,就藏在書中的隻字片語裡,才是使用這個方法能走得長遠的關鍵。

因此,我會推薦還在找尋適合自己投資法的上班族朋友們,不要錯過這本適合入門的好書《自組ETF邊上班邊賺錢》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