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的緊急決策,都是過時決策

永遠記得,你在股票市場做的任何緊急決策,都是過時的決策。

現在以巴戰爭開打,後續說不定還會有其他國家加入,許多人擔心股市會受到多大影響,說不定正在考慮出清股票呢。

結果這幾天股市又來個大反彈,之前沒有”當機立斷”的朋友,是不是覺得賺到了呢?

很多人買股票是因為當下發生的事件,例如戰爭開打、美國政治事件、又或是誰又說了什麼,但永遠記得,股市反映的是未來。

如果這些事件是有前兆的,許多機構肯定已經做了對應的調整,換句話說,可能早就已反應。

反之,如果這些事件是突發的,那你要確定自己在第一時間就做出動作,因為在這個第一時間,已經有成千上萬個人做出你想做的動作了。

如果等到你睡一覺起來,說不定後面恐慌的、FOMO的都已經動作了,這時候反而容易買/賣過頭,因此反方向做說不定還比較好一點。

這就是開頭說的,緊急做出的決策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資訊的落差,等你”看到”事件發生,甚至等到當天台股開盤才動作的,肯定都已經太慢了。

當然你可以舉出一些案例,來說在事件發生後影響很深遠,例如新冠肺炎就跌了一個半月才到底;金融海嘯更跌了一年半。

就拿大家比較有印象的新冠肺炎來講,武漢在當年1月底就開始封城,之後又在義大利、伊朗等國發現傳染,緊接著世衛宣布這病已經是全球大流行,接著最自由的美國都開始封城。

我們現在習慣把新冠肺炎看成一個”事件” ,好像這件事是瞬間發生的一樣,但其實這個大事件,是由許多小事件組合而成的。

因此,當每個小事件發生時,股市也就有相對應的反應。換句話說,當你看到中國封城;當你看到病例傳到義大利;當你看到世衛宣布全球大流行時,你都可能有想賣股票的衝動,但這都是過時的決定,因為事件都已經發生了。

你可能會說,上述3個狀況,如果在前兩項就賣出,其實是很不錯的賣點,這樣還能算是過時嗎?

決策過程與結果是兩回事,因為結果未必與決策品質有關,否則你看在世衛3月宣布全球大流行時,反而是底部中的底部。

除非你預見了後來的發展,例如你知道居家辦公會帶動商機、你知道美國降息會增加流動性,否則沒有理由在疫情正要爆發時買進股票。

就以降息來說,在之後的一年間,大家已經知道聯準會會不斷降息,但每次降息宣布時都造成一陣波動,股價也越墊越高,很難說真的有人早就預見了降息的狀況或影響。

一般散戶沒有資源,更不可能24小時盯盤,所以不管你要比眼光,或是比速度大概都不是對手,我們應該更致力於決策品質的好壞,而不是短期結果。

你不能拿過時的決策來驗證好壞,但我們可以拉長時間,你應該更著重於長期投資,長期結果比較能去除雜訊,反映你的決策品質。

例如你看好一檔股票、一個國家、甚至是全球股票,過了1年甚至3年後,這樣的結果跟你的決策比較有關係。

每當你看到一個事件發生,心裡有股衝動要處置股票時,先想想這個事件在一年後、三年後會有什麼影響。

例如你可以預期以巴戰爭會持續三年,進而影響了油價,造成各國停滯性通膨的導火線等等,如果你這樣賣出,就是一個好的決策過程,但至於這樣的判斷是對是錯,就留待時間證明。

但無論如何,比起因為衝動買賣股票,經過這次決策你肯定會學到很多。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