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集版的海龜湯——《親愛的孩子》
大家知道「海龜湯」嗎?是在一開始給你很少線索,你可以詢問問題,主持人會回答是或否,最後你要推敲出整個劇情。
經典的例子,也是名稱的由來,是有個船長在喝下了一碗湯後,問了旁邊的人這是什麼,旁人說是海龜湯,結果他回家後就自殺了。
參與遊戲的人可能會問「他是環保人士嗎?」—否;「他感到羞愧嗎?」—是;「他以前發生過船難嗎?」—是。
最後解答是,因為船長以前發生船難,中間他靠著船員捕捉的海龜做成湯才活下來,但船員卻沒挺過來,但他一喝到真的海龜湯才發現味道根本不對,想起來原來以前船員是犧牲自己,割下自己的大腿肉做成”海龜湯”給船長喝,船長羞愧不已因而自殺。
海龜湯的特色是懸疑帶點驚悚,這類型的戲劇很多,但我認為《親愛的孩子》是把解謎的過程做得最到位的。
這是一部Netflix的德國劇,德國劇的特色就是不怕沉悶,這部劇也不脫這種特色,劇情描述一名失蹤多年的女人—麗娜被發現出了車禍,她的父母趕往醫院,卻發現這根本不是他們的女兒。
奇怪的是,這個女人與麗娜有完全相同的特徵,就連手上的疤痕也一樣,更神奇的是,這個女人的女兒,跟麗娜小時候長得一模一樣,而且他還叫麗娜的爸爸為外公。
但麗娜的父母仍堅持,這個女人不是麗娜。
為什麼呢,是麗娜的父母心理受到創傷,導致記憶受損了嗎?又或是麗娜失蹤時太年輕,之後的經歷讓她像是變了一個人呢?
隨著警探的推理,我們知道這女人手上的疤痕是新的,不是麗娜小時候形成的,她的頭髮也是染的。
很明顯了,這是一個特意假冒麗娜的人,但她為什麼要假冒麗娜,那個女兒又怎麼解釋。
我很不願意再繼續爆雷下去,因為我覺得這部片的懸疑部分是精髓所在,劇情或許不難猜,但在過程中那種似是而非的猜測,才是觀影體驗的來源。
而劇名也呼應了劇中的主軸:人們對一個家庭的渴望,到底能到什麼程度。
這部劇的慢步調,也正好可以讓你有時間猜測角色的心理狀態,當你代入到角色的心理時,你會覺得有些行為乍看之下莫名其妙,但細想卻是有十足動機。
如果你喜歡這種偏重心理的驚悚懸疑影劇,這部《親愛的孩子》用短短的6集說完一個故事,保證會讓你大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