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告別》—家人的愛一直都在
《漫長的告別》是在Netflix上的一部日本電影,故事描寫一個失智症家庭的故事。
失智症又被稱為漫長的告別,這也是片名的由來,仔細想想先是這樣,看著自己的家人,從記憶開始慢慢流失,過了幾年後連生活自理的能力都不見了,最後連生存都有問題,真的是很漫長的告別。
好像許多失智症症都發生在事業成功的人身上,故事主角東老師原本是大學校長,對孩子教育非常嚴格,要求也很高,所以兩個女兒跟他其實是有點距離的。
而這兩個女兒其實都有各自的問題,大女兒跟著丈夫到了國外,但因為英文一直學不好,生活也是十分辛苦;二女兒背負父親的期待,但一直沒成為教職人員,使得她心裡一直有疙㾑。
我覺得這部片妙的地方就在於,一般我們認為「久病床前無孝子」,但這裡反而是因為父親的病,把他們一家人緊緊地拉在一起。
因為這個病,雖然給家人們添了不少麻煩,包括時不時就走失、動不動就暴怒、後期連大小便都失禁。但家人們慢慢發現,其實這個嚴格的父親,其實一直都默默用他的方式在愛他們。
例如他總是嚷嚷著要”回去”,不去不行,家人們帶著他回他長大的家,他還是說他一定得”回去”,大家都摸不著頭緒,想不到結果卻是_(防爆雷消音)。
總之,這部片我還滿推薦的,而且就算是這種沉重的議題,劇中還是時不時穿插了詼諧的劇情。
這不能算笑中帶淚,而是淚中帶笑,在看這部片時,我一直覺得這有種互相鼓勵「打起精神來,日子還要過下去。」的意思在。
因為父親的病,讓他們了解到了家人的重要,而他們各自的生活也悄悄起了變化。
大女兒的丈夫一直表現出「這裡才是你的家」,對她時不時要回日本處理爸爸的事感到不耐煩,這也不能怪他,因為他們的兒子已經明顯表現出叛逆的行為,換句話說,他們自己的家庭也是岌岌可危了。
就像愛因斯坦說的:「什麼叫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一個家庭裡,大家都只用自己的方式繼續生活,希望有一天情況會不同,結果通常是緣木求魚。
大女兒因為身負多重壓力,有一天終於爆發了,但這也成了他們改變的契機。
二女兒一直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總是覺得自己不管想要什麼,都免不了走向失敗,或許是這段照顧爸爸時間的沉澱,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路。
我認為這部片是緩慢而不沉悶、蘊含大道理又不流於說教、情感深刻又不灑狗血,算是很符合一般對日本電影的印象。這幾年日本片勢弱,或許你已經很久沒體會到這種細水長流型的風格了,這部《漫長的告別》或許可以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