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守兼備的理財法,讓你把興趣變投資。
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疑問,我每個月把剩餘的錢存下來,平常也沒亂花錢,而且已經知道指數投資了,這樣是不是就可以了,什麼理財、記帳的不想做可不可以。
的確,如果錢沒亂花的話,記帳後常常也只是接受現有的收入支出而已,但理財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幫你計算儲蓄到什麼程度才「足夠」。
畢竟我們談的是40年後的退休,但一個很殘酷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會在中間遇到意外,說不定40年後的錢你是花不到的。
既然這樣,我們何不存下剛好足夠的錢,其他的錢來讓自己快樂一點呢。

藉由簡單的、自己就可以執行的理財規劃,也就是定期定額計算機,你就可以算出什麼叫「足夠」,或是如同之前介紹過的20%儲蓄率—每月存下20%,35年後財富自由,你就可以知道你該存下多少。
另一個問題是,超出目標的金額要做什麼,全部拿去亂花掉怕會養成習慣,畢竟由儉入奢易啊,我當然不是要說超出的錢可以隨便花,這樣你看這篇文就沒意義了。
我的建議是,帶著理財的思維來花這些錢。
什麼意思呢,就是你花錢在你有興趣的地方,但要想著這些錢可以用什麼方式為你帶來收益。
例如你喜歡買公仔,可以挑選保值性、甚至增值幅度更高的公仔;你喜歡養魚的話,育種的工作就不要隨便;喜歡健身、養狗,種花的話,你初期一定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都有機會整理起來幫你賺錢。
就算是玩遊戲,都有人可以邊玩邊賺錢了,所以別覺得上面這些都天方夜譚,仔細去尋找都會有機會。
我最近養了狗、鴨、魚、菜、鹿角蕨,我都有看到賺錢的機會。

當然事前的投資金錢或心力是不可少的,獲利之路可能也很坎坷,但記得嗎,我們在說的是「興趣」,是你想做的事,只是我們用投資的角度來看。
有些錢冠上「投資」兩個字後就不像錢了,可以合理的大花特花,被創業夢沖昏頭的人就是這樣花錢的,但這也不是我們想要的。
所以說,理財的重點是「量入為出」,不只要算出自己可以花多少錢,還要認真對待要花出去的錢。
很多興趣是初期成本高、投入時間多,但如果能成功獲利的話,可以走得很長久。
例如我最近在學種生菜,種菜本來就是大學問了,之後要銷去哪又是一個問題,但如果一關一關克服後,把小苗種成生菜,那個毛利真的是嚇死人。
鹿角蕨也是一樣,澆水、上板、配種都是學問,但如果成功,而且找得到銷路的話,其實都能兼興趣與投資。
我們不要讓興趣變成錢坑,不管是以投資名義行揮霍之實,或是嘴裡常掛著「拿去賣可以賣多少錢」,卻從沒行動過的那種人。讓興趣與投資掛勾起來,不只要認真對待自己的興趣,也要認真思考可能的商機。
綜觀來說,我認為「投資」在資產的—像是股票債券—都是偏防守型的,這些標的安全穩健,所以就是保底的作用,簡單了解一下指數投資,你就可以使用很久。
而興趣的投資呢,就是屬於攻擊型的。中間有許多知識點要突破,突破後也不一定能賺錢,但這些事是快樂的,而且「量入為出」後,就算有花費,也不會影響現在或退休的規劃。
追求超額報酬未必只能主動選股,攻守兼備的理財,讓你把興趣變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