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守住台灣》—戰先慮敗,備退路
這一期的 #歐陽Talk書秀 講了《我們如何守住台灣》,這本一看就知道話題性十足的書,想必也會有正反兩派不同的意見。
不過兩岸會不會開戰、開戰了又會怎樣不只是政治事件,我們生活在這個國家,身為當事人肯定會影響民生的。
所以呢,再不喜歡也得了解,不管你想打還是想跑,總是提前做準備會更好一點。
我很喜歡這本書前半段用科學方式計算我們對兩岸戰爭的一些迷思,例如那排常常對準我們的飛彈,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仔細一算其實結果很明顯,中國的對台導彈在維基也就1100顆,保守點算1500,台灣肯定會攔截掉一部分,剩下幾百顆,頂多就是摧毀一些重要設施,但傳聞中把全島夷平的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想到最近看了奧本海默,裡面就講到原子彈的破壞半徑約一英里,算成面積大概10平方公里,台灣可是有36000平方公里,更不用說導彈跟原子彈是不同級數的。
那海上呢,中國不是有很多軍艦嗎,飛彈摧毀掉你的重要設施,然後船就開上來,大把的軍隊、戰車就這樣上岸,像是地鳴一樣踏平各個城市,你總該怕了吧。
又是科學出場的時候,中國的運兵船全部集結,大概就是載個十萬兵跟上千戰車,就先不說有多少可以上岸,十萬兵跟上千戰車國軍也有啊,一對一打需要擔心嗎,更何況船在海上就是活靶。
這些數據重點不在於用阿Q的精神貶低中共,說他們只是紙老虎,事實上依據書裡提供的資料,台灣中國一對一打還是輸定了,這是量級的差距。
重點是你以後看到有人說中國兩天內可以拿下台灣這類的言論,你就可以直接把他的話當成嘴炮,因為在科學上不可行。
不過回到前面講的,戰爭發生的話大家生活肯定大受影響,那我們可以做什麼準備呢?
這部分書裡講的比較意識型態一點,舉例來說移民歐美所需要的資源,書裡給出的預估是要5500萬,意思是你就別想了,留在台灣捍衛家園吧。
不過我怎麼想這個算法都不對,怎麼不像前面用科學一點的方式,美國投資移民(這算頂標了)的門檻是105萬美金,差了兩千萬都可以退休了,是要把逃難當渡假嗎?
我倒是覺得不管你有多愛國,其實都要早早想好退路,而投資到全球是一個明顯的作法。
很多人一直以來就只投資台股,其實這在資金小的時候是可以的,但如果資金多一點,其實就可以分散到全球,VT就是一個簡單好用的投資工具。
但複委託的話到國外是領不出來的,因為名義上券商是用你的錢在國外買股票,持有人是券商,只是在國內給你一張憑證證明這股票是你的而已。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想,海外券商也是有其必要性。
我覺得這本書在分析局勢上做得很不錯,而在個人做法上比較著重在整體利益,適合利用這本書的分析,思考自己後續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