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動購物的元兇是知識

其實我覺得買東西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不要太懂。

買電腦是這樣,買車買房更是這樣。

因為除非你要直上最頂的,不然你很容易找到各有優缺點的競品,很容易就陷入選擇障礙。

以我買房為例,我才去看了四、五間預售屋銷售中心,耐性就已經快被磨光了,最後就是選定兩間來做最終決戰。

當然住到現在我也是滿意這間房子,畢竟房價都漲了幾百萬了,也沒什麼好嫌的了,但我發現「知識」才是衝動購物的來源,而影響的方式又有兩種。

第一種是對知識的追求會阻礙你看到更重要的事。

最近我在組電腦,本來就有一張中低階的顯卡,也還在猶豫而沒有買新顯卡,那天在網路看到別人用略高於市價在徵這張二手卡。

首先價格不錯,再來是我終於找到機會換顯卡了,於是我馬上就私訊對方說要賣。

對方回得比較慢,於是我有一整天的時間慢慢沉澱,後來發現我根本沒有想玩的高畫質遊戲,而且換了顯卡,因為接頭關係連螢幕也得換,這樣成本就太高了。

想起來顯而易見的是,等我真的需要換顯卡(玩遊戲、換螢幕),同一張卡因為迭代而產生的價差,也早就超過現在賣二手卡的售價了,所以最後當然是不賣了,繼續用就好。

之前目光一直放在要買哪個型號的顯卡上,不斷鑽研哪張卡比較好、cp值比較高的「知識」,忽略了我的需求到底是什麼、需要什麼配備來配合高階顯卡這件事。

另一種影響方式,則是因為知識可以無窮無盡,但人的耐心卻是有限的。

如同前面說的,房子的差別很細微,可能面積完全一樣,但三個房間的大小比例不同,就會大大影響你的喜好。

當你好不容易挑到最喜歡的兩間房子時,那個差距就又更細微了,這時這間格局你比較喜歡、那間地點好一些些之類的。

這時如果銷售人員再推你一把,「只剩這間」、「多便宜10萬」、「送電視」,你可能馬上就手滑買下去了。

你會中招,是因為你認為自己已經看過10間房了,算是半個專家了,但其實你沒看過的房子多的是。

你的知識算是不錯了,但耐心有限。

尤其越認真的人越容易這樣,如果你在看房子之前做足功課,你會發現一棟房子要注意的好多:採光、通風、床要怎麼擺有沒有對樑、柱子有沒有影響到裝潢、到時冷氣要怎麼放之類的。

當你每間房都這樣看時,不用3間房就會耗盡你的腦力了吧。

耗盡腦力後就進入《快思慢想》說的自動導航模式,尤其是夫妻兩人一個還想多看幾間,另一個也只能配合。(但心裡早就內定了)

因為你已經進入自動導航了,而且你又自認為自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就是推銷話術可以趁虛而入的時候。

我說的「不要太懂」當然不是都不要研究,而是不要高估自己的耐性,你當然可以想像一個完美的家,但不要一開始就用這個標準去看所有的房子。

你可以第一波先用格局或地點,快速多看幾間房子,並剔除掉大半不符合你期待的房屋,接下來再加上第二個條件,用淘汰賽的方式慢慢篩出幾間你覺得不錯的房子,最後再把這些房子拿來比。

當然這樣會更麻煩,但這種過程比較不會過於衝動,就像跑馬拉松配速一樣,一開始就想快點跑完,有時候反而會跑不完。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