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定額懶人包,搞懂定期定額的好處與注意事項

定期定額有什麼了不起?為什麼大家都推定期定額?

就算你是投資小白,一定也聽過定期定額這個詞,但你對「定期定額」真的了解嗎,它的好處在哪裡,實測起來又有什麼表現呢,來看看這篇吧。

「定期定額」的做法很簡單,在券商的網站或app裡,選取定期定額,設定好時間後幾天內就設定成功,券商會依照你設定的時間、金額,幫你買進某檔股票。(餘額不足則不扣款,也不算違約交割)

指數派常常會說,如果你有錢,要「儘早」、「不擇時」投入股市,因為這樣才能儘早參與股市,獲得正期望值的報酬。

聽到這裡你有沒有覺得疑惑,一下子要儘早投入,一下子又要定期定額,聽起來有點矛盾?

其實不會,因為定期定額的概念就是儘早投入。

大部分人都是領月薪的,所以錢會在每個月的某個時間固定進到帳戶,而定期定額的用意,就是在錢進來後,「儘早」把可以用來投資的錢投進股市。

有些人會搞混,因為在網路看一些文章建議,如果領到年終後,以指數派的看法就是單筆「不擇時」投入指數ETF就對了,頂多會有點擔心的話分個三期也差不多了,這跟定期定額的精神一致嗎?

其實是一致的,因為月薪定期定額,與獎金單筆投入,其實都是「儘早」投入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手上有可以用以投資的錢,就趕快丟進股市裡。

同理,如果你的薪水或是做生意營收入帳不固定的,也可以適用這個概念,投資的錢一進來,就儘早、不擇時投入股市就對了。

有人說定期定額可以平滑成本曲線,一整年裡你每個月都買一些,最後成本就會貼近整年的成本,讓你投資更穩定。

這我算同意一半,因為結果的確是這樣,但概念不太一樣。

讓你能平均每個月買進差不多金額的,是你穩定的現金流,關鍵是「平滑成本曲線」根本不算什麼優點,就統計來看,如果你一開始就有一整年的收入可以投資,勝率肯定會更高。

但因為我們就是領月薪的,這些錢只能一個月一個月放,才不得不讓成本曲線平滑一點,但這結果不算什麼好處。

我們已經講過依據現金流「儘早」、「不擇時」投入是定期定額能有效的原因,而不是把單筆拆成好幾個月投入。

一般人會說因為你無法預測高低點,當然你可能一買進就大崩跌,也有可能買了就噴,所以把單筆錢拆開,會比較安心。

從心理的角度來說我不反對這種做法,沒有人可以做到完全理性,如果這個做法讓你舒服的話,記得不要拆得太多筆就好。

但股市畢竟是十分理性、銅臭味很重的地方,所以一點點也好,讓我們貼近理性一點,看看《持續買進》這本書做的很有意思的回測。

書中統計了1920~2020年這一百年的期間,以一般人的投資時長40年來看,實驗組採用「定期定額策略」,也就是有錢就儘早、不擇時地投入股市。

對照組則是上帝,雖然投資只進不出,但每次進場都是相對低點——兩次新高間的絕對底部,他會在每次的山谷最低點時把錢投入,接著開始存錢,等到下次山谷再全部投入。

實驗組傻傻定期定額,對照組每次出手都是相對低點,把累積而來的大把金錢一次丟進去,你猜看看最後誰的勝率高。

答案是定期定額組,勝率有7成,別忘了,對照組是得要每次策略都成功,也就是每次出手都得是兩次新高間的絕對底部,勝率才有達3成。

更有意思的來了,如果不心小,上帝失手了2個禮拜,在40年間大大小小的絕對底部中,lag了其中一次,晚了兩個禮拜才進場,他的勝率就只剩2%了。

相信這篇文章一定讓你更了解「定期定額」的概念與成效,做法會每個人的狀況而有所不同,只要謹記「儘早」、「不擇時」兩個觀念,時間與股市的正報酬自然就會帶你飛起來。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