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城河投資優勢》——主動投資的根基

如果你有做主動投資,那這本書你一定不能不知道,市面上唯一把巴菲特「護城河」概念講解清楚的書——《護城河投資優勢》。

我們都知道護城河就是可以維持長期獲利的關鍵,又或者是說讓對手難以超越的地方,但光是這樣講,其實裡面有很多讓人混淆的地方在。

例如先行者優勢算護城河嗎——看情況;大者恆大算護城河嗎——看情況;專利或特許權管護城河嗎——看情況;營運效率長期維持很好算護城河嗎——看情況;好的執行長或經營團隊算護城河嗎——通常不算。

在書裡把護城河優勢分為三大要素,分別是:轉換成本、網絡效應、成本優勢,我先說明一下個別的意義,再說明為什麼只要記得這三個要素。

❶所謂護城河的關鍵,是要對手難以複製,而且可以長期穩定獲利的特性,而「轉換成本」高正是一個,能讓消費忠誠度大增的原因。

想想你現在要換電子信箱需要多大的成本吧,所有二十年來累積的親朋好友都沒辦法用舊的電子信箱連絡你,即使你會發信跟他們說,但仍然有些你發出去的名片,或是沒在開信的連絡人,從此就無法用mail連絡到你。

另外現在許多帳號都綁定了e-mail,想想這有多不方便吧,所以換電子信箱是「轉換成本」很高的事,一般狀況我們都不會做,如果gmail今天說要收取每個月10塊錢的月費的話,你通常就會乖乖掏錢對吧,這就是轉換成本形成的護城河。

❷「網絡效應」則可以想像甲地租乙地還的租車業,如果今天一家公司每個縣市都有10個租/還車據點,而另一家只有各1個,那大家肯定會更想選擇據點多的吧。

因為據點多代表還車點離你想去的地方,距離較近的機率又更大,有更多據點的公司,即使價格比別人貴一點,大家仍然會因為方便而選擇它。

這也是「先行者優勢」的來源,一開始只有你這家,於是你可以賺很多錢,發展很多據點,後進的競爭對手一是需要低價搶市,二是一開始就沒有網絡優勢,所以要發展出網絡就更困難。

但如果今天是財力更雄厚的企業轉向這個行業,有大把資金可以揮霍的話,那上面這些就不成問題,這也是「大者恆大」的優勢來源。

❸「成本優勢」被認為跟經營效率有很大的關係,但如果你靠良好的管理與營運,形成比別人更好的成本優勢,並不被書中認為是護城河。

因為如果只要良好的管理,就能有低廉的成本,那對手也可以模仿超越,甚至書中認為,如果一家公司得要管理優良才能生存,代表這行業太坎了,不適合用來投資。

因此這裡的「成本優勢」主要著重在難以複製的部分,例如地理位置,如果你的位置能讓運輸形成成本優勢,而其他人可能找不到這種好地點時,你就具備了護城河。

又或者是你是家能源商,且擁有單獨的管路使用權,其他人都要用車輛運輸,你就享有成本優勢的護城河。


上面三個就是護城河主要的來源,前面也講過大者恆大、先行者優勢可以歸結到上面三個,另外營運效率好背後的隱憂也講到了。

這裡要特別講一下專利、特許權,一般都認為這是護城河的來源,許多開發出新藥,取得專利產品的公司也因此被捧上了天。

專利、特許權都是可以排除競爭對手的權力,但問題是它們本身很脆弱,需要細心呵護。

舉例來說,只要你的專利夠賺錢,一定會有人想出來分一杯羹,他們可以提起專利訴訟,也可以模仿你的專利,或是提出對消費者而言替代性的產品,不管哪一種,都會影響你的成本或獲利。

但專利仍然是可以形成書裡提到的「無形資產」的護城河,首要條件就是夠多。

你想3M有這麼多專利,一兩個被提起訴訟根本沒差,而且這也慢慢建立了「3M有黑科技」這個印象,如果你想買的文具沒多貴,你就會更傾向無腦買3M,這就是公司的護城河優勢。

你會發現「護城河」這三個字背後,其實有許多的研究與考量,絕對不是可以簡單一筆帶過的,有時一點細微差距決定了公司經營的困難與否。

如果你想聽更多研究與實例的話,或是想知道書中對挑選護城河的建議,我也做了一集YT影片分享給大家,這次我們來搞懂「護城河投資優勢吧」。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