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主動選股難處的兩個方法——《能力圈選股》介紹

我一開始也是做主動選股,但我發現自己選股有兩個問題:一是我常常在身邊有錢時會急於找標的投入、二是我對「價值」太過執著,每當我覺得「差不多了 」就會想賣掉,這也導致我無法賺到50%甚至翻倍。

後來我選擇做指數投資來解決這兩個問題,而在切老的新書《能力圈選股》裡,我看到另一個解方

先說說我的這兩個問題吧,第一個問題可能也是很多人的問題,我們選股時不是找到一個長期看好的標的,而是在你手邊有錢時正好看起來便宜的不錯標的

例如今天年終發下來了、或有獲利了解的資金時,你會覺得自己很有錢,市況好時覺得自己投資一把罩,但既然你都有獲利了解的股票,代表市場上也會很多股票對你來說「太貴」,於是你會選擇「還不錯」,但價格相對沒那麼高的股票。

但你可曾想過,為什麼其他股票都漲了,這支股票卻沒漲?補漲這件事不是必然發生的,可能它就是落後你看到那些,所謂太貴的優秀股票。

這就帶出第二個問題了,之前提過市場報酬是由4%的股票貢獻的,問題是我們怎麼知道自己能選到那4%的股票,於是就算你選到的是那1/25的股票,在漲了30%後你也會覺得「差不多」了

畢竟如果你當時買進有計算過,在低於價值時買進,也都賺40%以上了。但問題是許多1/25的優秀股票是會長年創造5倍、10倍的獲利。

所以我使用指數投資,讓我每次的錢都有明確標的可以去,也不會在意其中包含一些太貴(但可能是1/25)的股票,這可以給我滿意的報酬,而且符合我的個性。

而切老的《能力圈選股》提供另一個解方,不同於一般價投書很在意「內在價值」的計算,切老的書在意的是「長期賽道」而不是短期股價。

在經典書《投資最重要的事》裡提到,主動選股要能獲利有三個條件:擁有別人不知道的資訊、用別人不知道的知識解讀、優於常人的分析能力。

《能力圈選股》結合了「能力圈」「護城河」兩個概念,書裡認為你要在自己的「能力圈」,也就是你有別人不知道的資訊或知識的圈子裡,找出優秀企業的「護城河」,也就是用你良好的分析能力找出企業優勢。

而這本書怎麼解決我上面講到的兩個問題呢?

首先,書裡不斷強「觀察」的重要性,認識人一個月跟一年,肯定會有不同的感覺,股票也是一樣,你應該隨時有口袋名單,不斷觀察並分析公司現況與未來展望。

再來,你應該選擇股價合理的優秀標的,而不是股價便宜的普通標的,這其實就是早期巴菲特被蒙格改變的理念,後來也取得巨大的成功,畢竟如前面所說,主動選股要成功,目標是在投資組合裡,選中更多1/25的股票。

最後,既然經過觀察、分析,接下來你該做的就是在情況改變前持續持有、加碼,不用在意股價是不是太貴,因為一支飆漲的股票,永遠會讓你覺得「太貴」。

當然這也有分析成分在,不過如果你真的具有選股能力,應該可以取得不錯的成果,所以還是老話一句,記得要跟大盤報酬做比較

我認為這本書是解方,但我的個性注定無法以選股的方式賺到這些錢,因為我覺得左側(下跌時買進)與右側(上漲時買進),與天生個性很有關係,我抗拒不了「覺得太貴」這個想法。

不過相反的,有些讀者就是忍受不了指數投資、左側交易,我覺得切老這本《能力圈選股》提供另一個合理且可行的解方,因此在這裡推薦給想嘗試主動投資的朋友們。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