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遇到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肯定是搞錯什麼了

馬克吐溫說過:「讓你身陷麻煩的不是那些你不知道的事,而是你確定知道但並非如此的事。」

我們可以把這句話當成投資座右銘,也可以用這個指標來知道哪些人是騙子。

在投資上有些事是確定的,例如公布的獲利、股價的走勢、相對資產的價格、已經發生的事件等。

只要是已經發生的,這些事就是確定的,但因為股市有「已反映」這個機制,所以常常你不知道也不會影響太大。

而有些事是「沒辦法」確定的,例如公司未來的成長、下一季的表現、資金的流向、未來的事件、明天的股價等等。

任何能跟你保證這些沒辦法確定的事的人,可能都值得你特別小心。

當然,股市投資的是「不確定性」,畢竟等事情成真後,肯定就會「已反映」,到時就沒有賺頭了。

所以做出預測是合理的,但要想的是「如果不是這樣呢?」

你可以預測一定公司下一季的營收會創新高,因為訂單已經滿到明年度,而且價格也有調漲等等,這些看起來都是相當合理,而且以契約精神來說也是不太可能改變的。

我們只能說到「不太可能」這個程度,因為總會有「可能」改變,包括但不限於:下訂公司倒閉、公司財務造假、需求改變、發生世界大事件等等。

當然,我們不可能考慮到所有事,連要概估機率也很模糊,例如公司倒閉機率有0.1%嗎,0.01%夠低了嗎。如果你能想到這裡,至少你就不是「確定知道」的那種人。

現在已經很少人直接宣稱股價「一定」會到多少了(如果有的話那肯定是騙子),但很多人會在股價的評估因子裡,加入很多看似確定但實際上無法確定的假設。

分析股票最大的問題不只是區間在哪裡,而是機率是多少。例如你認為公司的營收創新高,那是高到什麼程度,假設公司有給出預期(很快就會已反映),那打敗或不如預期的機會各是多少。

同樣的,在分析股票時一定會提到政策、產業、未來發展、國際情勢、聯準會政策等,這些也都是不確定的事,問題同樣在於,機率要怎麼預估?

你可以依據某個條件定出股票的「合理價」、「目標價」,例如營收年增20%、毛利率上升至10%、獲利增加30%、訂單能見度滿到2025年、聯準會預期降息等等,這些狀況能幫助你做出判斷。

但如果前面的狀況都大致符合,而聯準會突然升息呢?或是有新突破,整個產業都要往另一個方向走了呢?

重點不是大致上這家公司、這個行業會走到什麼目標,而是「如你預期的機率」。

當然,我不認為人腦可以處理這麼大量的資料,也並不是說因為根本算不出來所以不要做,只是在做任何決策時,你一定要知道,你想像的未來,都只是眾多可能性的其中之一。

只要想到這點,你就不可能押注過多而把自己陷於危險之中。

「風險無所不在,但整體可預測。」就是我們在面對眾多不確定性時,應該要有的基本認知。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