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STARS》有關公平與理想的故事,烏托邦的寓言動畫
《BEASTARS》是由BEAST與STAR組成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學生都是動物的學園裡,在這裡草食動物可以跟肉食動物和平相處,誰知道某天戲劇社的羊駝被咬殺。
「咬殺」代表了肉食動物的本性還未完全磨滅,這是這個世界的禁忌,而最大嫌疑人就在學校戲劇社裡,當大部分草食動物對肉食動物抱有戒心時,戲劇社是兩者相處最緊密的社團。
而這部動畫有趣的地方,其實是是草/肉食動物暗示了各種天生或社會結構的不平等,像是男生/女生、資本家/受薪階級、甚至智力或能力的高低等。
故事主角是戲劇社的灰狼叫雷格西, 其他主要角色還有同社團的紅鹿路易、母灰狼茉諾,及其他社團的母侏儒兔哈魯。
如果我們用「野心」與「出身」做2軸畫出4個象限,這四個角色就是各象限代表人物。
「雷格西」身為大型肉食動物,但他選擇儘可能把自己肉食動物的一面藏起來,以融入這個草/肉食動物和平相處的學校。
「路易」是大型草食動物,他的自我要求很高,無奈肉食動物就像一道無形的牆,掌握了校園與社會的至高權力,讓牠的努力時常徒勞。
「茱諾」同樣是大型肉食動物,不只外型出眾,跟雷格西比起來野心也更大,她雖然也想幫助草/肉食動物更加和平相處,但做法跟抑鬱的雷格西不同,她想成為學校的「BEASTAR」(野獸之星)。
「哈魯」做為校園數一數二弱小的存在,他選擇把自己隱藏起來,雖然有些抱怨,但還是對環境逆來順受,不過這種壓抑的情緒還是需要宣洩,於是他選擇勾引學校男生發生關係,因為只有在床上她才覺得自己不會只是被當成需要保護的「弱小動物」看待。
故事的核心並不是在於調查「咬殺」事件,這只是一個楔子,這個事件突顯出的是肉食動物與草食動物,真的可以放在公平的位置和平相處嗎?
如同前面說到的,這代表的是兩種天生或結構性的不平等,在這個世界裡,肉食動物只能從豆子與蛋中取得蛋白質,這樣剝奪天性的規定真的是公平嗎?放在同一個地方真的可以嗎?
這就像左派或社會主義者所想的,建立一個烏托邦,在那裡優秀的人與平庸的都享有同等的權利,真的可以和樂融融的生活著嗎?
又比如男生與女生,常有的爭論是為什麼女生不用當兵,或不然你來生孩子這兩個論點,其實男生也不是每個都當兵,而女生更不是每個都有生孩子,事實上這也不是重點。
在劇中你會看到許多很矛盾的場景,例如象徵政治最高殿堂的學院會議,主席是一隻小老鼠;象徵最純粹欲望的黑衣脫衣舞場,老闆是隻小水豚。
你可以想見在會議上一言不合,肉食動物便可以一口吞下主席推翻決議,而另一邊類似情況也確實發生了。
脫衣舞孃表演時是有升降保護籠的,而這個按鈕的高度遠高於主要經營者——小水豚能搆得到的高度,在一次意外中差點釀成大錯。
由此可見,作者是想藉機反諷那些忙著追求形式上的平等,忽略了社會不平等是常態,適才適所才是重點。
在這個世界裡,肉食動物隨時要面對不能吃肉的痛苦,而草食動物則隨時擔心身旁的肉食動物會不會抓狂吃了他們,但殘酷的是,草食動物仍然需要肉食動物的保護,而肉食動物既被賦予「應該強大」的外在期待,又被希望能與原本的獵物——草食動物——和平相處,他們的強大,只代表著寂寞。在強大的身體裡,其實藏著比誰都脆弱的內心。
這部動畫由肉食動物的欲望貫穿劇情,因此有不知道欲望何時爆發的緊張感,整體步調比較慢、第一季偏沉悶一點,不過如果你對應到現實世界的各個現象,應該會覺得很有意思。
而到了第二季,就是不管劇情或是心理面的衝突全面爆發的時刻,緊繃感再升級的同時,也帶出壓抑已久,這虛偽公平帶來的黑暗面,當第二季最終兩個角色決鬥時,一方說出「這就是肉食動物的青春期」,真的令人感觸良多。
這部片包含的議題很多,如果你也曾有過憤世嫉俗的想法,這部動畫就真的很適合你。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季的片頭&片尾曲都是由YOASOBI唱的,一開始我也是循這條線找出這部動畫,片頭曲《怪物》在描寫即使不犯規,肉食動物的強大本身就就註定被視為怪物,但怪的是這個社會還是肉食動物呢,而片尾曲《 溫柔的彗星》描繪出肉食與草食動物微妙的關係,讓人不禁感嘆這美好又殘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