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算》找到投資、商業乃至於人生的底層邏輯,提高成功的勝算

這次的 #歐陽Talk書秀 講劉潤的《勝算》,聽到劉潤有沒有覺得很熟悉,這個作者在歐陽Talk書秀已經出現第三次了,上次講的是《底層邏輯》這本很有名的好書。

我覺得自己讀書跟聽說書真的是不同的感覺,首先就是很輕鬆,輕鬆就可以胡思亂想,就很容易連結到不同的地方。

這本《勝算》當然也寫得不錯,內容也很紮實,但這次我想岔出來單聊裡面「成大事的五種硬工夫」其他的大家就自己看圖體會體會吧。

我會想講這個,是因為裡面每一點,其實都能對應到投資上面,說穿了商業跟投資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

首先你要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你一定遇過一種人,他想學投資、覺得投資可以賺錢,但當你要跟他講一些入門重要的事,像是財報要怎麼看、EPS怎麼算的、股價漲跌的成因時,他卻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只想知道「這支股票會不會漲」,這種人當然是做不好投資的。

接下來還得要有擁抱適當風險的傾向,這個又是對應到另一種模板,很多人一聽到股票就直呼危險,認為買股票會傾家盪產,但正因大家都不喜歡風險,你才有機會在裡面獲利。

第三個是更大的目標與想像力,其實就在講投資目標的重要,如果你總是把眼光放在這支股票賺了幾萬,那你會永遠在找下一支能賺幾萬的股票,問題是你哪有這麼多時間心力甚至能力,找出一支又一支能快速幫你賺幾萬的股票呢。你應該把眼光放在你的終極目標,退休或是買房、結婚等等,並尋找適合這些目標的投資方式。

第四是延遲滿足,說穿了投資就是犧牲部分現在的生活,去換取未來更好生活的可能性,比起每個月拿幾萬元出來投資,拿那些錢去吃好料、換個好車,肯定是更有滿足感的,但如果你克服不了這個慾望,你就不可能讓時間施展複利的魔法。

最後一個是不怕犯錯的能力,你肯定會有犯錯的時候,百發百中的選股只存在詐騙集團之中,關鍵在你從中學到了什麼,書裡這句話很值得分享給大家:「成功,要從外部找原因;失敗,要從內部找原因。」

這裡面我想再延伸第二個,關於擁抱風險這件事其實也有一些訣竅,因為不管我們再冷靜,遇到資產縮水50%也不可能不被影響,所以就算你做的是指數投資,你可能也會想減少一點波動,問題來了,減少波動代表收益也縮水了,在讀書會時 @歐陽立中 老師馬上延伸到了《反脆弱》這本書,我想到了槓鈴策略,很適合分享給大家。

槓鈴策略是利用大部分穩定的資產,加上風險較高,但有同等收益的商品,理論是大家都會低估極端事件,而且避開太大的風險,因此這樣的商品反而是更實惠的選擇。

應用在我們一般人可以怎麼做呢,那就是在本業之外(穩定),增加要長期累積,也不一定會成功的事,因為這些事要持續很久,還不一定能成功獲利,因此大部分人寧可去跑外送,也不會來做。

但與槓鈴策略同樣的,人們總是會低估了成功的機率,與可能的收益,就以建立個人品牌來說好了,其實只要長期累積,追蹤通常也不會減少,而且文章會越寫越好,成功機率會更高。

類似的事還有創業、學新技能等等,其實就像巴菲特講的,沒人想慢慢變富,也沒人想學很慢才能營利的技能,只要在本業外慢慢累積,對一般人來說就是很好的槓鈴策略了。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