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股票投資人》經典歷久彌新,安全邊際讓投資人70年來不斷犯錯

說到班傑明葛拉漢,大家都知道他是巴菲特的老師,但如果你對他的了解更深一點,就知道他還有一本書非常有名,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這本書已經有70年的歷史了,50年前有再版過,不過那也是1970年代的事了,當時我都還沒出生,所以你可能會問,這麼老的書,對現代投資還有什麼幫助嗎?

我會說大家可以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因為在2000左右,這本書又由知名理財作家傑森茲威格重新做過評釋,老實說原版葛拉漢的內容比較學術一點,讀起來偏枯燥,而茲威格的評釋更通俗、更口語化,讓整本書的內容更好吸收一點。

也由於茲威格的評釋,得以把這本書的年代,往後推到2000年代左右,其實這個距離就不是那麼遙不可及了對吧。

書裡的重點在於證券分析,但或許是這些內容已經被各個大師發揚光大,也可能是電腦已經可以輔助投資人做到很多工作了,所以整個計算我沒有看到什麼特別驚豔的內容,倒是在觀念上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我們現在已經很習慣,在使用「本益比」時,EPS要使用預測的數字,有些公司成長性很好,EPS會預測到2、3年後,然後我們會再乘上本益比來計算合理股價的區間。

但問題來了,這個本益比要給多少,過去這家公司都是15倍本益比,但現在成長性已經提升了,是不是可以用到20、甚至25倍呢?

我覺得這是個誤區,但現在大家都是這樣用的,書裡認為,使用本益比時,你得用過往的歷史EPS來做計算,而不是用未來的EPS。

這個觀念可能會讓你有點驚訝,甚至覺得這本書太老古板,不過其實這是有它的道理的。

因為如果你使用預測的EPS數字時,已經把公司未來的成長性估算進去了,而你再乘上高成長性的本益比(例如15倍變20倍),「成長性」這個概念就被用了2次。

反之按照書裡的做法,如果你用歷史EPS乘上高本益比,那就沒什麼問題,雖然如前所述,現在很多人是兩者都用成長性加成計算,但這就帶出書裡另一個重點——安全邊際。

不是大家都這麼做,我們就跟著這樣做,因為這樣的公司一旦成長開始趨緩,就會受到雙倍的修正。

舉例來說,原本這家公司EPS是5元,股價是50元,因為新業務的拓展,毛利率大幅上升,EPS升至6元,並預期可以再上升到7元,股價一舉來到140元。

看起來沒什麼毛病,因為公司成長性很好,用明年度的EPS乘上20倍的本益比,算出價格還在合理區間。

如果一切順利發展,明年EPS達到7元,預測後年可以到8元,那股價的合理區間大約是160,也就是有160/140=14%左右的報酬。

但如果不順利呢,如果明年EPS開出來仍是6元,大家發現成長性已經消失,除了EPS的修正外,本益比也可能修正到15倍,算出的合理股價是90元,相較140元的跌幅是36%。

注意到了嗎,在公司正在成長時,用高估值乘上預測的高EPS,結果就是下檔風險高於報酬,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是不做這種事的。

相反的,很多股票在表現不好時,會被市場用低估值與低預期獲利來看待,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買進低估值的股票,在上漲時可以享受獲利與估值成長的雙倍好處,而且變成下檔風險低於預期報酬的優質投資機會。

看這本《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你會發現,有些觀念似乎有點過時,但絕大部分的內容,股市70年來都沒有變過,是本歷久彌新的經典書。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