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勝心態》——創勝是種風格、求勝是種習慣

拿到這本《創勝心態》時,其實我是有點猶豫要不要讀的,因為看起來像是雞湯書,看到有點麻痺了,不過在很多人的推薦下,我還是翻開了這本書。

發現這書還真的有講出不一樣的東西,讓我滿有收穫的。

書裡認為,世界是由我們的認知組成的,我們認為這是美好的一天,這就是美好的一天,認為自己比別人差,就會真的不如別人。

其實人就像黏土,有些人可以捏出不同的形狀,甚至變成一種藝術品,但不代表跟做成杯墊的人,本質上有什麼不同,如果你對自己不滿意,只要努力形塑自己,就能跟別人一樣好。

我也很喜歡書裡提到一個觀點,我們都是從試誤中學習,因為如果你是父母,不要剝奪孩子承擔後果的機會,更別因為一點小錯而大驚小怪。

人生最重要的一些價值觀,是在你承受壓力、不愉快的情況下學會的,例如你會因為在外犯了錯,需要獨自面對老師或其他大人時,在緊張的情緒下學會應該怎麼做,效果會比父母不斷提醒有用一百倍。

除了自己試誤外,父母的身教也很重要,當孩子生在一個習慣靠賄賂逃過交通罰單、或是取得較好的座位,並教導孩子「沒關係,大家都這麼做」時,這個孩子在大學時因為找槍手代考而被退學,也就不那麼意外了,然而這時父母卻會說:「你怎麼可以這麼做,我們是怎麼教你的。」

當孩子從小學習到的不是誠實與正直,並在父母的保護下,沒太多機會面對可控的外界壓力時,或許就容易出現這種,我們想要極力避免的情況。

讓我想到幾年前,中國神童16歲就取得博士學位,現在30歲了卻不去工作,整天在家啃老,還說得理直氣壯的——父母答應他取得博士學位,就在北京買一間房給他,至今還未兌現,而價值1000萬人民幣的房子,已經夠他不愁吃穿一輩子了,所以現在啃的老,都是父母欠他的。

這大概是身為父母最樂極生悲的故事了吧,不過這個孩子從小在父母身上學到的是什麼?是我只要好好唸書,其他事都不用管吧,或是讀書最重要,只要書讀得好,以後生活就不用煩惱了吧。

而因為大部分的重要決定,都是父母幫他做的,像是10歲時他大學考得不理想,本想明年再來,父母卻急著幫他報了較差的學校,又如他13歲時,得到德國研究所14歲入學的許可,但父母要他13時儘快進入北京的研究所深造。

這樣的成長歷程會形塑什麼價值觀呢,神童沒有機會做出自己的決定,因此也認為自己不用承擔什麼責任。

等他終於出了社會,發現自己除了學業外,沒什麼可以在社會生存的能力,再回過頭來掐指一算,發現自己至今的努力,早已為他賺到足以不愁吃穿的資產——價值1000萬人民幣的北京房子——那你覺得他會怎麼做,或你期待他應該怎麼做呢?

這本書其實還有很多面向,而且不管是工作、心理、教養各方面,都講得很深刻,就如作者說的:「我犯過你可能犯過的每一個錯,因為我活得比多數人久,所以我有機會失敗得比別人多。」

人就是從失敗中學習,現在你有機會,從90歲的作者身上學習,讓他犯的錯,成為你成長的養分。

三明治先生
三明治先生
文章: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