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簡單的做法做困難的事——指數投資
許多人喜歡聽明牌,最近股市上漲後狀況尤其明顯,他們只想知道一支股票會不會漲,對於每個漲跌都是利多與利空交戰的結果、有人看多就有人看空,買賣才能夠成立這件事不屑一顧。
他們想在投資、理財上找到捷徑,覺得不用研究太多,只要找到一個值得跟隨的老師就夠了,但忽略了一件事,理財這件事「本來就很困難」。
我一直以來都是追求投資簡單化,你只要買進並持有指數,不用研究個股基本面、不用看籌碼或線型,定期定額就可以財富自由,理財就是這麼容易。
為什麼前面說理財本來就很困難,一下子又說理財很容易呢,因為這個容易是做法容易,相信不會有人覺得定期定額技術上有什麼問題,但實際上在人性的影響下,就是會很難做到。
事實上,「定期定額」這麼簡單的事,卻可以打敗80%的投資人,也正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是一件既簡單又困難的事。
大多數人總是忍不住想追飆股、在低檔時想來一番「避險」操作,而這些都符合大多數的人性。
正所謂「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當你恐慌時,資金是你的千萬倍的機構,總是會早你一步把股票賣掉,未必是因為他們的金融知識不足以減緩恐慌,而是他知道「你們要恐慌了」。
當你如他們所想的開始恐慌時,因為機構有更好的電腦、更好的交易員,所以他們看得通常比你快,剩下你們一群散戶比速度,速度快的先賣掉,等到速度慢的人要賣時,市場上已經沒有恐慌者存在了。
這代表股價準備回升,也就是谷底到了,同樣的,有更多資源的投資機構更有機會先看到這件事,他們又能提前進場卡位,而受情緒驅使的散戶們,就像進了抽水7成的賭場,要玩得贏本來就很困難。
有時候重點是在這個過程,你得先了解股市就是要反人性,「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不是萬靈丹,但你會發現要做到這件事很困難,也就意味著沒幾個人做得到。
既然「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那人少的地方通常就滿值得去的。
如果你總是反過來做,我相信成效也不會太差,不過當你投資20年,對股市看得越清楚後,也許你的恐慌不是大家的恐慌了,人總會進步嘛,而這時你的反過來做,反而就是隨波逐流了。
因此你得先進入「大家的思考模式」再反過來做「大家不會做的事」,這簡直是投資的人性悖論了。
定期定額是不管股價高或低,你都持續買進,這件事本身就很違反人性,因此能做到的人並不多,但其實你只要別「想太多」,這其實不用AI,券商軟體就能幫你做到的事。
你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執行,而且又與眾不同的投資方式,你會發現定期定額投資指數,其實是大道至簡,用簡單的做法做困難的事,一招就夠你用一輩子。